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在我国发展已有二十多年了,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屡见不鲜,而且公司做假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会计报表差错更正及重述被上市公司反复利用,使其报表信息可信度大打折扣。研究表明,这些年来以“报表重大差错更正”为借口而追溯调整的上市公司数量呈急剧上升态势,统计在2007年年报中对会计差错重述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就多达130多家,占了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9%多。文章第一章导论中论述了研究的意义,会计信息在内容上和获取时间上不对称,使得通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来间接获得该公司资本价值信息的投资者处于劣势’。因为投资者经常会根据报表反映的利润来判断上市公司的业绩,为了达到获得资本市场上的收益,实现企业的融资目标或者ST公司避免退市等目标,操纵会计利润成为了经理人员的常用手段。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就会计差错的发生和更正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第二章阐述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围绕企业被动披露信息,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督,独立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难以保持其独立性。第三章中对作者国内外会计差错变更的相关研究做了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补充更正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主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正和补充公告的动机——盈余管理、利润操纵做了详细探讨。但只有少部分观点从经理层平滑利润等角度出发考虑,可见对动机的分析不够全面和细致,比如,从委托代理理论方面没有进行更系统地阐述。而且对于发布报表补丁的公司特征分析的也不够深入,不利于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动机。另外,对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实证分析也没有细致分析其实证结果,没有对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为了更加完善上市公司报表补充更正的研究,第四章主要叙述了运用的研究方法和选取的数据,第五章的描述性统计及实证分析中对采集的数据做了更加深入的分类和比较。论文样本期间涵盖2004到2008年五年(是以披露的会计差错时间计算),样本企业为在深沪两市A股上市,并发布年度报告补充更正公告的企业。文章结论及预期贡献有以下几点:(1)更加细分了进行报表差错更正的企业特点、行业背景,描述性统计发现:①从披露了报表补充更正的时间来看,2005、2006和2007年更正和补充的公告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最多,可能是企业年报编制公布的时间是第二年的4月1日前,而且在披露过程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倾向于尽可能的推迟信息披露的时间,因此07年的年报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追溯调整,所以数量多。②披露公告的企业上市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基本在6年以上,说明更多的企业是在逐渐熟悉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之后,为了企业的利益而进行的信息披露规划。③从披露公告企业的行业属性来看,制造业行业的披露占绝大比重,相反,统计中发现在披露公告的企业中公共事业类型企业最少。说明了制造行业本身涉及范围广,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小不定,因此在监管上存在难度;同时正因为制造业本身和其他行业联系密切,交易频繁,所以更有通过信息披露取得资本市场利益的动机。相反,统计中发现在披露公告的企业中公共事业类型企业最少,可能是在资本市场中该类型企业本身少,而且由于行业的性质使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减少。④对于不同的样本发生错报的会计科目不同,我们将样本进一步分类为收入类、费用类、投资收益类、漏税类等,在我国收入类、费用类的会计差错更为普遍,因为这两类会计科目数量多,涉及金额大,可以满足企业“盈余管理”的需要,因此在总体样本中占了60%之多。(2)对上市公司公告更正披露信息的性质做了更细的分类,有助于投资人更好的提取其中信息含量,分析可以看出:①作为披露的好消息的公司,公司股价的差额收益率会基本维持在正值;②主动披露的虽然为坏消息,但从中并不能明显看出公司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其收益曲线和披露好消息的收益曲线类似。③相反,企业为进行盈余管理而进行的会计报表重述和因为受到证监会或税务部门处罚、责令改正的重述所形成的超额收益有大致相同的变动趋势,即如果企业的公告是由于证监会的处罚或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企业存在偷漏税、会计报表信息造假而强制更正的情形,则会给公众反应出企业不诚信,管理层没有尽职,董事会也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的作用的信号。因此对于此类的信息,资本市场则会给予强烈的负面反应。(3)文章验证了会计报表重述或差错更正和资本市场收益变化的密切关联,证实了会计差错及其更正行为动机的有效性,并且说明了“报表补丁”和超额收益的关系。综上研究发现,论文在第六章提出了改善措施,认为只有明确以上这些问题,才有可能让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用更加理性的头脑进行分析,真正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改善措施包括提高证券市场监管的合理性、发挥注册会计师及中介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