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ERP技术,以汉语双字名词为材料,在孤立的语境状态下来验证汉语中的具体性效应(concreteness effect)以及内在机制,同时验证双重编码理论(dual-coding theory)解释具体性效应的合理性。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内容:词汇具体性效应在不同词频下的表达:来自汉语的证据和具体性效应理论解释的合理性:双重编码理论合理性的实验验证。 实验一操纵词汇类型和词频两个因素,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来探讨不同词频(高频、中频、低频)下具体性效应的表达。行为学结果发现具体性效应,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词频主效应显著,词汇和词汇类型交互作用呈边缘显著。ERP实验结果发现,存在N400的具体性效应,具体词比抽象词激发更大的负波,且左半球差异不显著,右半球差异显著。LPC显示抽象词和具体词在左半球差异不显著,右半球差异显著。 实验二操纵启动类型和词汇类型两个变量,采用相关图片启动的方法来验证双重编码理论解释具体性效应的合理性。行为学结果发现具体性效应,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词汇类型主效应显著,启动类型主效应显著,词汇类型和启动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ERP结果没有发现N400的具体性效应。N400的主效应不显著,也没有发现N400的单侧化优势,以及LPC的差异。 根据以上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频率(高频、中频、低频)与词汇类型(具体词和抽象词)在汉语孤立语境的情况下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即词汇频率影响具体性效应的加工。 (2)汉语孤立语境情况下存在具体性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存在于低频名词中。 (3)不同启动条件(相关启动、无关启动、符号启动),不能消除汉语双字词的具体性效应,因此双重编码理论不能准确的解释具体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