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因其粮菜兼用,营养全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较其他粮食作物,马铃薯经济效益高,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但在我国其单产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究其原因,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马铃薯黄萎病(Potato Verticillium wilt)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挖掘抗病资源、定位抗病基因、开发连锁标记可加速抗病育种,而选育抗病品种则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到目前为止,关于马铃薯黄萎病抗病基因的研究还较少,还没有抗病基因定位的报道。本研究利用二倍体马铃薯种间杂种C545为抗病母本,与感病父本V67的回交BC1群体为材料,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BC1群体表型鉴定:随机选择172个群体后代,经过多轮的表型验证实验,完成了群体材料的表型鉴定。2、极端材料的BSA+DNA-seq分析:分别选择24个抗病材料和30个感病材料组建抗感病混合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深度为30 x。分别得到28.46 Gb和26.39 Gb的数据,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绘制了抗感池平均Δ(SNP-index)分布图。通过分布图预测出抗黄萎病位点位于五号染色体0-6.3 Mb的位置。3、主效位点的连锁标记开发:根据分布图预测的五号染色体0-6.3 Mb抗病位点区间,设计了278对基因标记引物和329对CAPS标记引物。通过对抗感亲本和抗感群体后代的验证,共筛选开发了6个基因标记、1个Indel标记和5个CAPS标记。利用这12个标记结合群体材料表型绘制出总长为69.4 cM的遗传连锁图谱,但12个标记均在抗病位点一侧,共同将抗病位点定位于五号染色体4.7 Mb之后。4、Ve基因的初定位:将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区间和标记定位的区间整合,定位出抗病位点位于4.7 Mb-6.3 Mb之间1.6 Mb的区间范围内。与前人报道的马铃薯黄萎病抗性位点位于9号染色体不同,本研究首次定位出马铃薯抗黄萎病的新位点,该位点位于马铃薯五号染色体前端,为马铃薯抗黄萎病遗传定位研究扩充了思路,同时对马铃薯黄萎病抗性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开发的连锁标记对马铃薯抗黄萎病育种提供了有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