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于人们直接观察到的公路修通以后,大多数地区经济社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要致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高速公路快富”的口号。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地区路通了就富了,而有的地区虽然交通条件改善了,当地经济社会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那么,某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交通条件改善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这正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一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与某一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众富裕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二者之间要通过另一个中介因素(初级市场)起作用;二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交易网络和市场的形成,而市场的真正形成还要取决于买卖双方都有可供交易的物品而且交易水平相当。当这两方面的条件都具备时,一个自发的市场就形成了。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平等交易的完成必将促使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了;三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初级市场的形成,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迁。农村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农民就业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以及社会整合方式的转变。具体地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初级市场的形成,使村民实现了由农民向工商户的转变,这种转变相应地改变了村民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又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处世的态度、生育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社会整合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往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社区成员关系,出现了重新整合的趋势,在这种整合过程中,理性的经济计算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论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基本假设;第二章是有关的理论综述与研究现状;第三章(一个初级市场的形成)、第四章(一群农民的新生活)、第五章(一个传统村庄的再组织)、第六章(一场尚未了解的官司)、第七章(村庄的开放与封闭)写的都是由于通了公路、实施了旅游开发,重渡沟村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第八章中国农民、农村的走向,是由点到面,通过重渡沟村的变化看全国,通过公路交通扶贫看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