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枇杷(Eriobotrya Lindl.),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常绿乔木,是典型配子体自交不亲和(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GSI)树种。本研究以20种枇杷为材料,克隆了枇杷的自交不亲和S-RNase、SFB基因,鉴定了枇杷S基因型,并对自交亲和品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AS-PCR技术对于20个枇杷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所用引物为‘MaC1F1’和‘MaC2/3R’,是根据梨属植物S-RNase的C1和C3保守区设计的。PCR反应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14个品种的DNA经PCR扩增都能检测到两条带,6个品种只能检测到一条带。最后,经过克隆和测序,得到了 7个已经登录的S-RNase基因(S2,S6,S7,S8,S9,S11,S31)和 2 个新的 S-RNase 基因,命名为 Sb和Sk,新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为KR149297和KR149298。20个枇杷品种的S基因型为S2S31(‘早黄’、‘常绿12,、‘照种,、‘白玉’、‘东山鸡蛋白’),S1 1S31(‘解放钟’),S7S11(‘串脑’、‘冰糖种’),S7Sk(‘青种’、‘金丰1号’),S31Sb(‘西山鸡蛋白’),S2S8(‘冠玉’),S2S11(‘甜种’),S6S9(‘千禧佩玉’),S6S7(‘红灯笼’、‘上海种’),S6S31(‘美国种’),S2Sx(‘丰玉’、‘宁海白’)和S31Sx(‘霸红’)。2.利用已知的枇杷SFB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D-SFB1F1和D-SFB1R1,对11个枇杷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SFB基因的扩增,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每个品种只得到1.1kb左右的条带。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每个品种都有多个不同SFB基因,12个新的SFB基因得到鉴定。新SFB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为:SFB1(KR1 49288)、SFB2(KR149289)、SFB3(KR1 49299)、SFB4(KR149300)、SFB5(KR149301)、SFB6(KR149302)、SFB7(KR149303)、SFB8(KR149304)、SFB9(KR1 49305)、SFB10(KR149306)、SFB11(KR149307)、SFB12(KR149308)。另外,对本文鉴定的枇杷的S-RNase基因和SFB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并通过RT-PCR验证了其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它们都具有典型的S基因结构,分别在花柱和花粉中特异表达。3.通过田间自交授粉实验和荧光显微观察确定原产于我国的‘早黄’为自交亲和品种。杂交授粉实验结果表明:枇杷品种‘早黄’的自交亲和变异是花柱基因功能突变导致。‘早黄,S基因序列分析和RT-PCR表达分析得出S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蔷薇科典型结构特点,S2-RNase中插入了 4个氨基酸。‘早黄’和具有相同的S基因型自交不亲和品种‘白玉’有着近乎相同的表达水平。另外,几个新的SFB基因得到鉴定。以上结果表明:‘早黄’的自交亲和变异是由于花柱S基因功能突变导致的,S以外修饰因子可能与花柱S基因功能丧失有关,也可能与S-RNase蛋白失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