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批判倾向的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运用不尽相同,其表意上也有诸多差异。本文所指的"后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由英国著名学者拉克劳和墨菲所开创的左翼激进理论及其延伸。这种"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当代资本主义全新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性挫折的背景下,是统一的左派理论阵营发生分化的必然结果,它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确立自己的理论形态。据此,看到"后马克思主义"的人物,除了公开表明身份的拉克劳墨菲、齐泽克外,还包括巴特勒和詹姆逊。 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文化霸权"理论,亦称"新葛兰西主义"或"新霸权"理论。该理论承接并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借助霸权的逻辑,运用解构和建构并举的方法,意欲建立一种非还原主义的、反本质主义的多元文化政治,进而强调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批判性内涵。 本文运用五个章节,对后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理论进行阐述,指出拉克劳墨菲、詹姆逊、齐泽克和巴特勒的"新文化霸权"理论是在对旧"文化霸权"理论批判、继承基础上,建构起了新政治逻辑规划,从而实现了后马克思主义多元政治战略。 第一章对"霸权"理论进行追本溯源式的阐发。通过对"霸权"概念的寻踪,揭示出"霸权"概念的雏形来源于一定的谱系:卢森堡"自发主义"的、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索列尔革命工团主义的、列宁阶级联盟的"霸权"理论。对文化霸权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阐发的首推葛兰西,他开启了文化意识形态探索之路,使文化霸权问题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主题。以阿尔都塞、普兰查斯和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充分吸取他的理论成果,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霸权理论。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霸权思想,是解读后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理论的钥匙,因此很有必要。 第二章指出20世纪科技革命造成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形势的变化,迫使后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思考,阐发了一些不同于其他社会理论思潮的新观点,这些观点是对旧文化霸权理论的理解和发挥。拉克劳和墨菲提出"霸权"关系的主体不是无产阶级,而是当今西方"新社会运动"中的各种力量,从而为其新霸权理论的出场确定了主体原则;詹姆逊将文化批判与生产方式相结合,强调文化商品化的主要特征就是个体丧失主体性;齐泽克揭示意识形态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主体分裂和成长的过程;巴特勒通过对主体性别身份的质疑建构新的性别身份。总之,后马克思主义者在解构了经济还原论,祛除阶级这一固定主体之后,确立了新的主体和身份,为新文化霸权话语理论的建立做准备。 第三章指出在解构主体的一切铺垫停当之后,后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理论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目的就在于构建一个新社会的图景,开创一种差异与认同政治规划。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的社会主义策略,是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对社会主义这一目标的新反思;詹姆逊的"认知图绘"政治文化策略,是要人们避免卷入资本主义的文化洪流之中;齐泽克"不可能性"的社会革命景观,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合理存在是怎样被意识形态建构的;巴特勒对主体性别身份进行质疑,通过"表演性颠覆"重建新的性别身份。后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理论中颇具代表性的问题,如对革命主体和革命道路的非一致性看法,引起了后马克思主义者的广泛争论,文中对此也有所阐发。 第四章指出拉克劳和墨菲、詹姆逊、巴特勒、齐泽克所阐发的"新文化霸权"理论,由于讨论的问题域不同,具有多元政治的特色,文中对这些理论本身和特征分别加以阐述,并进行评析。 第五章是指出了后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理论的实质、总体倾向、对西方思想界的影响、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后果;并把它与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比较,在批判性扬弃的基础上,指出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对我国的意识形态研究有着启发性意义。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理上简单地勾勒出这一理论倾向的概况,从一个侧面扩大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讨论域,以期进一步推动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开展。 后马克思主义者重视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作用,尽管与马克思主义有很大渊源,但是把意识形态的作用提高到决定地位,这是独辟蹊径,让联想到发展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近年来,关于文化意识形态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看到,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以及所谓的"文明的冲突",都是从意识形态或文化上争夺控制权,这也是审视后马克思主义文化霸权的现实价值所在。在如何实现文化霸权问题上,后马克思主义摒弃了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这对我国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设是一大挑战,表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我国又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时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异常复杂、激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形态工作,紧紧抓住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让意识形态领导权永远牢牢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以使无产阶级的政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