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啰儿调演唱研究 ——以《长年歌》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ngda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其中就包括石柱土家啰儿调。本文不仅对石柱土家啰儿调的发展历程、演唱形式以及歌曲类型进行了了解分析,还对其代表作之一的《长年歌》文本内容以及演唱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首先到石柱文化馆调查收集啰儿调起源,通过翻阅文献资料以及咨询相关传承人后,了解到石柱土家啰儿调最早起源于石柱土家人民的劳动中,据手写传谱可追溯到宋代,并且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三次大的演变得以不断发展,目前主要分布在石柱县32个乡镇内。啰儿调的音乐品类主要可分为号子、小调、山歌这三类,其演唱形式主要分为四类: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每一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2)因为石柱啰儿调中的《长年歌》极具代表性,所以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先是从背景进行分析,《长年歌》来源于啰儿调国家传承人刘永斌年少时从长工口中学唱,《长年歌》曲调简单,旋律淳朴悠扬,节奏缓慢抒情,歌词中重庆方言也得到广泛的使用,言简意赅,直抒胸臆。《长年歌》为啰儿调小调中的时令歌,调式为G徵羽五声民族调式,以级进和小部分的四五度跳进级为主,因此乐曲的旋律线条十分平稳。(3)最后,对《长年歌》进行演唱艺术处理,把《长年歌》中的衬词衬腔、上波音、滑音、倚音的演唱进行技巧性探究,对《长年歌》的歌词文本进行分析,让情感与舞台表现相结合,更有利于歌者演唱此歌曲,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并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本文通过对《长年歌》进行研究,让人们对石柱土家啰儿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后续研究啰儿调民歌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艺考这条道路,“艺考生”这个群体广受社会关注,但艺考生的培养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故文章以四川双流艺体中学钢琴艺考生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双流艺术高中教学情况的调查,归纳总结出钢琴艺考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文章首先对成都市双流艺体中学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情况、钢琴艺考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对一些多年带钢琴艺考生的有着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井喷的趋势,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为我国文化教育的优化与健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从而也促使我国的文化教育水平获得了不可小觑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的中职音乐课堂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职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难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对中职音乐课堂进行理性地“求变”也成为了大势所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致力于研究几种不同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主要考虑带干扰经典风险模型和延迟更新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并推广了更新风险模型,最后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更新风险模型-Erlang(n)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 第一章,绪论部分,是预备知识。首先介绍了文中涉及的几类风险模型。第二节介绍了轻尾和重尾分布,并简要讨论了他们的区别。最后列举了破产理论的一些经典结果,提出了研究设想和要解决的问题,并阐明了其理论意义和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所以我们应集众家之长,汲取好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理论,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也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
《霍尔堡组曲》是格里格于1884年为庆祝丹麦裔挪威诗人路德维希·霍尔堡诞辰200周年写的一组钢琴套曲。次年,他又将这套钢琴组曲改编为弦乐作品,副标题为“老式风格组曲”。笔者以该曲钢琴版本为研究对象,进而领会作品的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本文由绪论、正文及结论三个部分组成。在绪论中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格里格及其《霍尔堡组曲》的文献资料、相关书籍进行整理归纳。正文的第一章为介绍作曲家生平与作品创
钢琴是艺术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近年来学习钢琴的孩子日益增多,钢琴教育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钢琴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情操和品德。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内的钢琴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自行在校外进行学习,学习钢琴的模式主要是传统的“一对一”模式。部分学校将钢琴特色教学纳入音乐课程内容中,部分学校则是开展钢琴兴趣社团进行集体教学。
重庆木洞山歌产生于木洞这方水土所养育的先民们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之中。木洞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殊的地理条件、生产方式、民风民俗等生态环境的孕育,再加上厚重的文化底蕴的滋养,经过千百年来的繁衍,孕育出一首首好听的山歌。本文将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历史背景,山歌种类,语言特征等方面对木洞山歌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木洞山歌语言特色中的歌词结构、押韵特色、修辞手法这三个方面。在本文的最后一章,对木洞
四川清音是流行于四川各地的一种说唱音乐,为了满足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兴起的一种通俗文艺。其唱段由唱腔与唱词组合而成。本文通过梳理四川清音腔词关系的渊源,从四川清音腔词的语言基础、唱词的意义、唱腔结构、润腔的情感表达、四川清音腔词关系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四川清音腔词关系理论为基础,把四川清音的腔词关系理论具体到作品中进行探讨。主要以四川清音唱腔结构中的单曲体结构,采用艺人称之为“小调”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表达工具,语言的表达是人类沟通的桥梁和媒介。民歌通常出自于劳动人民口中,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左权民歌从曲调上分为“大腔”、“杂曲”、“山歌”和“小调”,开花调是“小调”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题材。开花调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上句开花比兴,下句点题,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从左权民歌开花调为切入点,探析开花调的语言特色,让学习者能更好的了解开花调的相关内
理查·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二百多首艺术歌曲,其歌曲的思想性、独创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他的艺术歌曲在传统写作技法的基础上,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大推动了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的发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演唱,采取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相渗透的方法,通过《小夜曲》的音乐本体分析、歌词的意境分析,从中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