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方法论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哲学家们应当回答这一问题,从而确立人在现实条件下活动的基本原则。在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对此问题作出了回答,只有马克思首次开启了“人的本质”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从而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方法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现时代人的发展和落实“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学术奠基作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特质逐渐展开,马克思哲学的价值旨归得以彰显。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旧哲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所以如此,就在于其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具有致命的缺陷,就在于它们脱离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去考察人。相反,马克思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而其所以如此,在于其研究方法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其哲学的价值旨归相一致,在于“人的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改变世界”。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的也是根本方法是唯物史观,这一方法的要义是坚持运用实践的、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考察问题。以此,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方法、“经验观察”的唯物主义方法对人的本质进行全面考察。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的方法论的特质在于,一是立足于“现实的个人”的存在状况考察人的本质,二是考察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所生成的社会关系,揭示人的现实本质,三是从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出发研究人的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现代人的存在出现了新变化,对此,理应继承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对人的存在进行审视,对人类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回答了“以什么样的人为本”和“以人的什么为本”的问题,为践行“以人为本”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具体路径,应当重视人的劳动能力的提升、人民的“需要”的满足、对社会关系的改造、关照人的存在状况等,以彰显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完全可以说,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竞争力。人们日益认识到应该像对待任何其它资产一样,驾驭、管理和使用它。但是,知识不像传统的资源如土地、机器设备、资本等那样有形、可计价、易管理。同时,创造知识、分享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无形的活动,它不易被监控也无法以外力强迫。什么是组织的知识?组织是如何创造知识的?组织知识如何被分享?基于组织知识的组织认识论研究成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道德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首先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和权力道德的概念,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历史文化、客观现实和权力主体三个方面逐一探讨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道德失范的原因,进而论述加强权力道德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接着简明扼要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我国几代领导人关于权力道德建设的思想,借鉴我国古代和西方国
自现代性肇端以来,自由还是平等才是自由主义道德原动力的问题成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论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罗尔斯(John Rawls)试图用他的基本善(Primary good)理论弥合
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人物, 斯宾诺莎哲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深远。要真正理解斯宾诺莎哲学,首先得从他的自由观入手。因为,他是西方思想史中第一个对自由概念作出较全面
道教养生学是历代道教人士在历经艰苦的实践探索进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关系的理性思考,它以重生贵人为价值取向,以形神合一、与道合真为行为范式,以超越自我、安顿
学位
孟子的性善论是对人类本质的自我认识和肯定,也是对道德的正面肯定,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魅力.孟子性善论有其超越2的形上基础,与《周易》"通变神化"的思想互相发明,而这种超越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即,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本体论?第二,如果有,又该如何理解这种本体论?要合理地给出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对本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它主要论述了福柯与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态度。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现代性的内涵。首先界定现代性的定义;其次将现代性与现代化进行比较,现代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