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曾言,“历史意识是人们对历史的态度、认识、解释和评价,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而把它用于去指导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历史意识往往是以被诠释的方式出现,人们在诠释历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态度被称为历史观。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史观不仅在维系本国本民族的内在凝聚力,塑造自身民族文化性格,以及建立国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制定相应的国内外政策、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韩两国地缘相接,互为比邻,在长达几千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两国间逐渐形成了极具相似性和同质性的文化传承。但是,在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各自的国族认同与民族自信,中韩两国在传统文化认识和历史阐释方面开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双方时常就同一问题提出完全相反的见解,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这种观念意识上的差异不仅使得中韩两国人民在历史文化领域难以达成共识,同时也影响到中韩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本文以中韩历史争议中最具代表性的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为典型案例,结合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通过梳理和分析中韩两国各自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比当前两国历史认识的区别和差异,进而用以阐释中韩双方在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的认识根源,旨在增进双方对邻国历史及相互关系的深入了解,以减少或消除类似历史文化纠纷的发生。
本文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传统的“天下一统理念”和“中华中心”思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论等三个方面概述中国传统的历史认识和现当代的民族观,详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结合史实梳理韩国社会的本土文化意识及单一民族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着重强调日本殖民史观对近现代韩国民族主义史观所造成的深刻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高句丽历史归属争议问题为典型案例,比较分析中韩两国历史认识差异在具体问题上的反映,进而力求阐释中韩两国发生历史文化冲突的认识根源。
中韩两国地缘相接,互为比邻,在长达几千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两国间逐渐形成了极具相似性和同质性的文化传承。但是,在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各自的国族认同与民族自信,中韩两国在传统文化认识和历史阐释方面开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双方时常就同一问题提出完全相反的见解,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这种观念意识上的差异不仅使得中韩两国人民在历史文化领域难以达成共识,同时也影响到中韩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
本文以中韩历史争议中最具代表性的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为典型案例,结合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发展的史实,通过梳理和分析中韩两国各自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比当前两国历史认识的区别和差异,进而用以阐释中韩双方在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的认识根源,旨在增进双方对邻国历史及相互关系的深入了解,以减少或消除类似历史文化纠纷的发生。
本文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传统的“天下一统理念”和“中华中心”思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论等三个方面概述中国传统的历史认识和现当代的民族观,详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结合史实梳理韩国社会的本土文化意识及单一民族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着重强调日本殖民史观对近现代韩国民族主义史观所造成的深刻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高句丽历史归属争议问题为典型案例,比较分析中韩两国历史认识差异在具体问题上的反映,进而力求阐释中韩两国发生历史文化冲突的认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