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工艺参数优化与模拟分析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sunjiaju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玉米秸秆年产量约2.65亿吨,但在秸秆直接利用过程中,其松散的自然形态使得运输与贮藏成本过高,不利于资源的流通与商品化利用。将秸秆资源进行致密成型加工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有效手段,与之相关的致密成型技术优化研究对于推进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玉米秸秆粉料为研究对象,探索成型工艺与物料特性参数对致密成型颗粒品质特性的影响,并对成型过程中物料的力学行为进行试验与模拟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方案,以喂料电机转速、环模与压辊间隙调整角度和物料含水率为试验因素,以成型颗粒燃料的颗粒密度、堆积密度、颗粒含水率、单位质量能耗及压缩力为试验指标,应用典型致密成型设备对粉碎玉米秸秆粉料进行压缩成型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显示,3个试验因素对堆积密度及单位质量能耗影响均显著,而对颗粒含水率和压缩力模型的影响均不显著,环模与压辊间隙调整角度和物料含水率对颗粒密度回归模型影响显著。对各试验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后显示,在颗粒密度、堆积密度与单位质量能耗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2、2、1,喂料电机转速为450r/min、模辊间隙角度为11.25。、秸秆粉料含水率为22.5%时,基于各回归模型的多目标优化值分别为:颗粒密度为0.8110g/cm3,堆积密度为425.505kg/m3,单位质量能耗为78.32(kW·h)/t,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值相对误差小于3%。(2)通过单模孔成型试验,研究了成型工艺参数对玉米秸秆颗粒密度、颗粒含水率及单位质量能耗试验指标的影响。首先基于Plackett-Burman析因试验设计筛选出对试验指标有重要影响的6个试验因素:温度、喂入量、孔径、压缩速度、含水率、预载荷;在此基础上,结合单因素试验,应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对所选6个试验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多水平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除预载荷试验因素外,其余因素对颗粒密度回归模型有显著影响;而全部试验因素均对颗粒含水率回归模型有显著影响;对于单位质量能耗回归模型,孔径与温度两个试验因素有显著影响。当设置颗粒密度、含水率和单位质量能耗模型试验指标权重相同时,模孔直径为8mm,型腔成型温度为93.81℃,压杆压缩速度为100mm/min,每行程喂入量为0.4g,预载荷为1kPa,含水率为20%时,得到多目标优化后的颗粒密度为1.719g/cm3,颗粒含水率为11.09%,单位质量能耗为1.3797J/g(38.33(kW·h)/t),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0.5%,1.26%和17.4%。(3)基于单模孔成型试验,对玉米秸秆粉料致密成型过程中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广义麦克斯韦尔模型适于描述物料的流变本构特性。在闭式压缩模式下,每行程最大压缩力与压缩时间呈指数形式增长。(4)基于软球模型接触理论,建立了物料成型过程离散元仿真模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离散元模拟的压缩力等参数作为网络输入,能够反求出离散元模拟颗粒的接触法向刚度、切向刚度与颗粒间摩擦系数。结合两种计算技术,对实际应力松弛试验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本研究可为生物质类物料压缩成型机具设计与成型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离散元模拟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为生物质物料成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并展示了该技术在实际样品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试上的一种应用,通过该技术与汽车内饰部件袋式法VOCs的测试相结合,实现了多种V
企业的主要部分是人才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深入完善以及市场竞争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筑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人才资源,而薪酬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简
自2005年10月以来,我们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手术室新入护士进行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企业是国有企业,在职和内退员工大约有500多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实行了转制出租,以致企业必须进行人员的分流,一方面,失去了经营主体的员工,没有了原来的工作岗位,面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有着国民经济建设中最巨大数量的产业队伍。采用信息化技术升级和改造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流程和传统的工作、管理模式
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田间作业机械)大部分都比较恶劣,所以要求其工作部件的机械性能较高,例如耙片、犁体、割刀等,这些零件的成形往往需要经过锻造加工。在锻造过程中
目的探讨在临床高血压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6年1-6月份的高血压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责任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常用
分析了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加强护理、监测通气过程,正确调节呼吸机压力水平和通气方式,疗效满意。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护理.方法总结2002年川崎病的病例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52例川崎病经治疗和护理.大部分症状消失,痊愈出院.三例因冠状动脉瘤未消失需门诊追踪治疗.结论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