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龙江河口是海水和淡水交汇混合的水域,是一个受河流淡水冲刷以及海洋潮汐、波浪和海流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区域,河口区域具有复杂的理化条件与生物群落。它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厦门、龙海等地重要的渔业基地,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并且该河口地区属于人类活动密集区,河口区域为其周围人类提供各类水产品,对厦门、漳州等地的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九龙江口海域的群落结构和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该河口流域的渔业资源的保护、增值以及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依据2010年9月-2013年8月三年36个月份逐月采用定置网和流刺网两种网具,对九龙江口海域的鱼类群落和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九龙江口海域鱼类的群落分布和资源状况,包括:九龙江口海域鱼类生物的种类组成的年际变化,数量变动的年际变化,鱼类群落分布的年际变化以及资源状况的年际变化,不同盐度海域鱼类群落分布与资源变化,另外还对九龙江口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关系进行了系统完整的分析。本次研究成果可以为评价九龙江口海域的群落结构和资源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通过2010年9月~2013年8月三年对于九龙江口海域定置网、流刺网所捕捞的鱼类进行调查分析共捕获247种鱼类,按照当今纳尔逊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和鉴定,此次捕获鱼类样品属2纲,19个目,82科,170属,九龙江河口区的鱼类物种均属于软骨鱼纲和辐鳍鱼纲,其中辐鳍鱼纲的鱼类种类高达244种,鱼类种类数最多,约占全部捕捞种类数的98.79%。软骨鱼纲仅包括三个目:须鲨目、鳐形目和鲼形目,而且三个目均仅包括一种鱼类,所占比重较少,仅占全部捕捞总种类数的1.21%。从鱼类的适温性进行分析鱼类的区系组成特点,该海域包括:暖水性亚热带种类(160种)、暖温性种类(83种)以及冷温性种类(4种)三种类型的鱼类,未发现冷水性种类的存在;冷温性种类仅有4种占本海域全部捕捞鱼类的约1.62%,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可以判定,该海域并没有属于冷温性定居种和属于冷水性的种类存在。九龙江口水域第Ⅰ年度、第Ⅱ年度以及第Ⅲ年度三个年度鱼类群落的鱼类种类数相差较为明显,其中Ⅰ年度在该海域共捕获鱼类有203种,调查并鉴定出隶属19目72科136属。Ⅱ年度在该海域共捕获鱼类有161种,调查并鉴定出隶属14目64科119属。Ⅲ年度在该海域共捕获鱼类有171种,调查并鉴定出隶属16目57科112属。三个年度的鱼类群落的种类数、生物量、个体数均为夏季和秋季较高,三个年际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冬季和春季较少,三个年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Ⅰ年度的重要种类共有9种分别为: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前鳞鲻(Ambassis gymnocephalus)、眶棘双边鱼(Mudilaffini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中华小公鱼(Anchoviell achinensis)、棱鮻(Liza carinata)、花鰶(Clupanodon thrissa);Ⅱ年度重要种类有:斑鰶、眶棘双边鱼、前鳞鲻、七丝鲚(Coilia grayii)、中华小公鱼、青鳞小沙丁鱼6种;Ⅲ年度重要种类有:斑鰶、红狼牙鰕虎鱼、前鳞鲻、眶棘双边鱼、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中华海鲶(Arius sinensis)、青鳞小沙丁鱼7种。九龙江口水域鱼类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而且多样性指数随季节发生变化,Ⅰ年度和Ⅱ年度进行比较,Ⅱ年度的物种丰富度D降低,均匀度指数J'以及多样性指数H'均升高。Ⅰ年度和Ⅲ年度进行比较,Ⅲ年度的物种丰富度D降低,均匀度指数J'以及多样性指数H'均升高。Ⅱ年度和Ⅲ年度进行比较,Ⅲ年度的物种丰富度D、均匀度指数J'以及多样性指数H'均升高;海域三个年度的鱼类的种类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维持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稳定性。本文研究了九龙江口海域三个年度的鱼类资源变动情况,并对三个年度以及不同盐度岛美、浮宫、紫泥三个站点的鱼类资源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三个年度的渔获生物量、个体数、鱼类资源密度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本课题其他研究也发现,渔获物基本上由当龄鱼、低龄鱼组成,这些现象表明九龙江口海域渔业资源呈现衰退趋势。对于不同海域的鱼类的渔获量和资源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浮宫站点的鱼类渔获生物量、个体数以及资源密度均最多,其次为岛美站点,紫泥站点最少,所捕获鱼类生物量、个体数以及资源密度伴随盐度梯度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半咸水区、淡水区、咸水区渔获鱼类生物量、个体数以及资源密度呈递增的趋势。另外通过对本次2010.09—2013.08三周年九龙江河口区域的调查,该海域优势种鱼类有斑鰶(IRI=1227.27)、眶棘双边鱼(IRI=3168.14)、前鳞鲻(IRI=1657.40)、青鳞小沙丁鱼(IRI=2828.91)、中华小公鱼(IRI=1593.60),并对五种优势种斑鰶、前鳞鯔、中华小公鱼、青鳞小沙丁鱼和眶棘双边鱼的体长、体重组成以及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鱼类的体质量和体长关系则显示出同种鱼类不同时期和不同鱼类各自的生长特点。其中斑鰶b值处于2.9-3.1之间,应属于等速生长的类型,斑鰶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眶棘双边鱼b值处于2.9-3.1之间,应属于等速生长的类型,眶棘双边鱼资源尚未过度利用。前鳞鯔b值处于2.9-3.1之间,应属于等速生长的类型,前鳞鯔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青鳞小沙丁鱼b值大于3.1,属于正异速生长类型,青鳞小沙丁鱼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中华小公鱼三年的b值均小于2.9,属于负异速生长的类型,中华小公鱼资源已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本文以2010年9月~2013年8月三年期间对九龙江口河口区域所采集到的样本鱼类胃肠为研究对象,期间共采集该海域60种鱼的胃肠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鱼类的食性类型包括:浮游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食性、浮游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食物网构成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食性鱼类→高级肉食性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