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广泛纤维化、血管病变以及针对多种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为主要特点。除常见的皮肤肿胀,继以变厚、变硬,最终萎缩外,还累及肺、消化道、肾脏、心脏等多种内脏器官。甲褶微循环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微血管检查方法在国际上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微血管病变评估、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2013年,甲褶毛细血管异常也已被纳入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新的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但目前在我国,甲褶微循环检查在风湿免疫病领域尚未广泛应用。本研究希望初步探讨在我国人群中,甲褶微循环检查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作用。一方面,验证2013年的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是否优于1980年分类标准;另一方面,探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甲褶微循环指标、脏器受累情况以及血清细胞因子(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在我院已确诊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经两位有经验的风湿科临床医师共同确认)作为实验组;确诊其它与系统性硬化症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结缔组织病的患者(经两位有经验的风湿科临床医师共同确认)作为疾病对照组;募集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获取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进行甲褶微循环检查,采血清,进行血清细胞因子(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检测。判断受试者是否满足系统性硬化症1980年、2013年两分类标准,分析比较两种分类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患者甲褶微循环指标、脏器受累情况、血清细胞因子(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中,201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的敏感度(95%,95%CI90%-99%)明显优于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标准(70%,95%CI60%-79%)(P=0.000);但2013年、1980年两分类标准的特异度(分别为95%,95%CI89%-100%和97%,95%CI92%-100%)无明显区别(P=1.000)。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甲褶微循环检查指标与皮肤病变以及血管病变相关,毛细血管数量、不规则扩大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排列三项指标更能反映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对于雷诺现象,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过雷诺现象者的毛细血管数量更少;而目前有雷诺现象者,不仅毛细血管数量更少,不规则扩大的毛细血管更多,且毛细血管排列更不规则。对于指/趾端溃疡患者,毛细血管数量、不规则扩大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排列三方面评分均重于无指/趾端溃疡者。对于毛细血管扩张患者,毛细血管数量及排列评分都明显重于无毛细血管扩张者。而肺动脉高压者毛细血管明显减少。在本研究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部分甲褶微循环指标与患者血清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相关。毛细血管密度减低者血清内皮素-1水平更高(r=0.241,P=0.020);毛细血管排列失规则者血清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均更高(r=0.255,P=0.014;r=0.307,P=0.003)。在本研究中,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与血管受累并无明显相关性,但血清IL-6水平与Rodnan改良评分相关。结论甲褶微循环检查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加入甲褶微循环检查后,201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的敏感度明显优于1980年分类标准;但两分类标准的特异度在本研究中无明显区别。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甲褶微循环检查指标与皮肤病变,以及雷诺现象、指/趾端溃疡、毛细血管扩张、肺动脉高压等血管病变明显相关,毛细血管数量、不规则扩大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排列三项指标更能反映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部分甲褶微循环指标与患者血清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相关。患者血清内皮素-1、白介素-6水平与血管受累并无明显相关性,但血清IL-6水平与皮肤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