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再切除治疗符合米兰标准复发性肝癌的预后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so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再次肝切除(repeat liver resection,RLR)治疗符合米兰标准复发性肝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的长期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5例可随访的肝癌术后复发行RLR并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再切除组,分析其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收集同期我科199例符合米兰标准并行首次肝切除的原发肝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作为首次切除组,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PSM)后,再切除组与首次切除组各纳入50例患者,对比手术切除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及复发肝癌的长期疗效。收集同期我科可随访的62例行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MWA)且符合米兰标准的RHCC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MWA组,收集我院介入科可随访的44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且符合米兰标准的RHCC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TACE组,将MWA组和TACE组分别与再切除组进行对比,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复发性肝癌预后的影响。使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再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9.0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为96.3%、86.9%、68.3%,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0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为88.0%、56.2%、56.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肝切除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再切除组总体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首次复发时间、肝切除方式是影响再切除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PSM后,首次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8.5个月,1、2、3年的累计生存率为98.0%、87.8%、78.5%,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7.5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为91.4%、87.7%、77.9%。PSM后,再切除组患者行原发肝癌首次肝切除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4.5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为100.0%、97.9%、86.4%(P=0.960),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1.0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为97.7%、85.5%、66.3%(P=0.235),再切除组患者行复发肝癌二次肝切除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7.0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为95.9%、87.3%、66.9%(P=0.038),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0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为86.7%、47.8%、47.8%(P=0.004)。MW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9.5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为98.4%、94.9%、83.9%(P=0.034),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5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为88.6%、78.2%、72.3%(P=0.018)。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1、2、3年的累积生存率为88.3%、75.0%、51.1%(P=0.31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0个月,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49.1%、26.8%、0.00%(P=0.019)。结论:低AFP水平、高级别的肿瘤分化程度以及非解剖性肝切除可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首次复发时间较长以及非解剖性肝切除是延长再次复发时间的有利因素;RLR是治疗符合米兰标准RHCC的有效方式,原发肝癌患者在术后总体生存时间以及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均优于行RLR的复发肝癌患者,但与复发肝癌患者行原发肝癌首次切除时的生存情况相似;在米兰标准下,MWA治疗复发性肝癌可达到更好的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应用TACE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不如手术切除,但再切除与TACE治疗的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高位胸椎转移瘤中的疗效。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收治的经PVP或PKP手术治疗的高位胸椎(T1-T6)转移瘤患者共32例,共计手术椎体37个,其中PKP19例,共20个手术椎体,包括T2 2个,T4 4个,T5 5个,T6 9个;PVP手术13例,共有17个手术椎体,包括T1
目的:垂体腺瘤在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较低,并且他们的临床特征尚不明了。本文主要研究垂体腺瘤卒中这一垂体腺瘤的严重并发症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包括我院80例手术治疗的小于20岁的垂体腺瘤病例,并将其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总结并比较他们的临床数据和特征。结果:本研究包括33例男性和47例女性,平均年龄16.9岁。其中包括6例(7.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13例(16.3%)生长
目的: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最新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胃癌每年新增病例约103万例,死亡约78万例。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推广,胃癌治疗水平有所提高。然而,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仍长期徘徊在30%-50%。转移扩散是晚期胃癌死亡首因。其中,腹膜转移可引起大量顽固性腹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现有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且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在胃癌腹膜转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动态评价在新辅助化疗中接受蒽环类药物的乳腺癌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7例为化疗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和化疗组在化疗前(t0)每次化疗后(t1~t5)、手术前(t6)的肌钙蛋白I(cTnI)值和心电图。对照组及化疗组(t0~t6)行超声心动图评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LP
[db:内容简介]
目的: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虽然其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降低,但青中年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血脂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不同含量的甘油三酯周围包围一层磷脂、胆固醇和蛋白质构成脂蛋白,根据密度不同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其中甘油三酯的主要携带者是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携带者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代谢改变为肿瘤细胞的标志性改
目的:研究锯齿状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镜诊治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病理诊断为锯齿状腺瘤的患者共80例临床、内镜及病理学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讨论广基锯齿状病变的特点。结果:73例患者中共检出80例锯齿状腺瘤,以单发性居多,男女比例为1.52:1,平均年龄(58.73±11.96)岁,临床表现多样。病变部位:右
目的:对比不同药物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rius,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癌前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受试患者,按照受试患者的意愿分配为4组,Nr-CWS组(30人)给予外用Nr-CWS阴道上药,隔日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0次。保妇康栓组(30人)阴道用保妇康栓3个月,干扰素组(
目的:研究宫颈液基细胞学中P16染色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到2019年9月招募的205例宫颈疑似病变者及常规筛查者,取宫颈细胞学样本行P1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收集纳入者的TCT、HPV和宫颈活检结果。结果:共收集122例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其中炎症或无宫颈病变66例(54.1%),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28例(23.0%),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25例(20.5%),浸
目的:探讨18F-FDG PET放射组学特征结合mTOR/P70S6K通路表达预测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性能,以及两者间的潜在的相互作用。方法:回顾性搜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间,完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术前18F-FDG PET/CT显像的10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宫颈鳞癌,其中伴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提取18F-FDG PET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