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相同,伴随着AIDS的流行,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绝对数量呈现递增趋势。在抗病毒药物研究中,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由于其高效低毒、与其它药物协同作用好、作用机制明确以及结构多样性等特点,近几年得到迅速的发展,但NNRTIs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使用受到较大限制。寻找结构新颖、能抗耐药性、活性强、毒性低、选择性高的新一代抗病毒药物成为NNRTIs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论文以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合成的6-环己甲基嘧啶酮类(S-DACO)抗HIV活性化合物为先导,基于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结果,以提高化合物抗病毒活性、增强抗耐药性加增大水溶性为目的,及对其C-2、C-6及C-5位作进一步结构修饰,设计了系列结构新颖的S-DACO类目标化合物,并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了设计合理性。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分别从环己基乙氰或环己基乙酸出发,采用Pedersen路线或Clay路线合成反应重要中间体β-酮酯,进而在醇钠催化下与硫脲缩合得到2-硫代-5-烷基尿嘧啶。2-硫代-5-烷基尿嘧啶在DMF中,K2CO3催化下分别与各卤代酮发生烷基化反应,再采用Wohl-Ziegler反应或硼氢化钠还原法,即可得到系列目标产物。
本文共合成关键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50余个,其中32个新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所有化合物经1HNMR确证,新化合物进一步经MS,13C NMR和IR确证。目标化合物采用HIV、HCV感染的病毒株进行了抗病毒细胞活性和毒性测定试验,结果从中筛选到了高活性抗HIV药物候选物(化合物ZDH-16抗HIV-1治疗指数TH=23966.4)与抗HIV-线药物AZT相当;且而化合物ZDH-16不仅改善了水溶性而且具有很好的抗HCV活性,其治疗指数(TI=116)是临床一线药物利巴韦林(Ribavilin)的14.5倍,该研究为抗HCV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优良的先导物,对广谱抗病毒药物的开发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本论文通过合理的药物设计,发现了系列活性较好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该结果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