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芪(Radix Hedysari)是我国甘肃省的道地药材,从古至今运用广泛。由于红芪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日趋完善,红芪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也日渐明确,自1985年版中国药典,将其单列为一味中药。现代研究已经发现了红芪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但对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依然较少。骨质疏松作为一种发病率高、危险系数大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下的热门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红芪活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与抗骨质疏松药效学指标关联,建立谱效关系,并将筛选所得活性成分作用于成骨细胞,进一步验证红芪活性成分体外抗骨质疏松作用。本论文主要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为红芪药材抗骨质疏松药效学研究。建立去卵巢大鼠所致骨质疏松模型,红芪(S1)的不同提取部位口服灌胃给药,观察全身骨密度、相关骨力学和血清学指标的变化,选择红芪抗骨质疏松活性最强的提取部位。研究表明,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显著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增加血液Ca、P含量,使大鼠体内ALP活性增加、TRACP下降,为最佳给药部位。进一步研究了不同产地红芪药材乙醇提取部位对去卵巢大鼠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发现10批红芪药材乙醇提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其中,甘肃武都米仓山红芪药材抗骨质疏松的效果较好。第二部分研究了红芪乙醇提取部位抗骨质疏松的谱效关系。通过HPLC建立10批不同产地红芪乙醇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并获取相应骨质疏松的药效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和灰关联度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拟合数理方程,确定关联度。结果显示,该组分指纹图谱共确定9个共有峰,鉴定出的3种化合物中,腺苷、毛蕊异黄酮与药效呈正相关,芒柄花素与药效呈负相关。说明红芪乙醇部位抗骨质疏松作用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第三部分进行了红芪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作用研究。从大鼠乳鼠的头颅骨中提取成骨细胞,将提取的成骨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并加入毛蕊异黄酮和腺苷。研究表明,毛蕊异黄酮可提高成骨细胞的ALP活性,最佳给药浓度为1×10-5 mol/L,而腺苷对成骨细胞影响不大。使用1×10-5 mol/L毛蕊异黄酮刺激成骨细胞,并进行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组染色的结晶远远多于空白对照组,说明1×10-5 mol/L毛蕊异黄酮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