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地矛盾愈加突出,而土地整治是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及其工程建设内容安排针对性不强,不注重耕作层地力修复、土壤盐碱化治理和沙漠化防治等工程建设,土地整治效果有待提升。在满足传统的土地整治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土地整治资金高效使用,提高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效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并比选出最优的土地整治模式,是提高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本文以瓜州县、玉门市、山丹县和民乐县的4个实证项目区为例,分别设计出了3种较为合理的土地整治模式(常规实施型、生态修复型和节水灌溉型),并在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对3种模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4个实证项目区的3种模式最佳投影值(即综合评价值),依次为常规实施型(1.8391、1.5915、1.9496和1.2712),生态修复型(3.5984、3.5014、3.6824和3.6835),节水灌溉型(1.0080、1.4226、1.5375和1.2066)。生态修复型为最优模式,常规实施型次之,节水灌溉型最差。(2)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片面性,其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说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进行土地整治模式的比选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为土地整治模式的比选提供了较为科学实用的新思路。(3)要切实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就必须在模式设计中统筹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单纯地注重某一方面的效益或者工程建设内容,都可能会导致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益不理想。同时,在选取评价指标时,也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这三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对于生态脆弱的河西走廊地区,在一定的资金投入水平下,实现土地整治资金高效使用,提高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效果,亟需改变长期以来惯用的常规实施型和节水灌溉型土地整治模式。随着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逐步实施以生态修复为主导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结果表明,模式设计合理,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开展土地整治模式的比选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手段,并通过多模式设计比选为河西走廊找到了适合的土地整治模式,也为科学合理评价和高质量开展区域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及其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改进与发展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推动基金长期平衡能够实现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逐步提升城乡人口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甘肃省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小,地方财力明显不足,加之农村人口基数大、比例高,由此导致了其偏低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与有待完善的基础养老金调整
面对经济,社会和人口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全面胜利,解决了整个地区的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现行标准下,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奇迹般的成绩。但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今天,老年群体健康贫困问题突出、适应环境能力下降以及社会参与和交往的减少,容易致贫或返贫;此外,我国的特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目前长期维持的低生育率,家庭代际关系不断弱化,老年群体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迅速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已相继显现出来。目前中国的旅游产业已迈入新一轮发展阶段,需要对其地位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带动了沿线国家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行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更是被人们称
盲目的城镇化搬迁相当于将农村贫困人口转变为城市贫困人口,其中存在的生存风险对搬迁群体而言有过而不及的态势。易地扶贫搬迁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的搬迁活动,实施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能否保证搬迁群体“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实现,科学有效的搬迁安置模式是确保移民从非自愿移民到自愿移民转变的关键。在城乡关系逐渐趋向融合的态势下,应当跳出“就城谈城”“在乡言乡”的思维窠臼,用“超越城乡”的眼光来思考搬迁移民的
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区域专业化和农业组织化相伴而生,区域专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其相应农业组织化水平也高,即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就不会有农业组织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真正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就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借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一定的经营组织形式,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将更多小规模农户或小规模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实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其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与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更高质量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后一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能够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服务,在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作为我国重要“生态源头”,甘肃省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本源性屏障功能,但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甘肃省经济欠发达且生态脆弱,林业发展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
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甘肃省近年来积极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地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短缺、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毁损现象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用有效发挥。农村居民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活动中去,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重要
目前,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发展已较为完善,而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由于缺乏规范的技术规程等原因,已有基准地价评估方法较难适用于我国欠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因此,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同权同价的可行性和常规基准地价制订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创新按全域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定级估价,用权能修正和意愿调查确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思路与方法。并以皋兰县(
土地,作为农村最大、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在推动全面脱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地流转作为农地资源和劳动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在农户减贫中的作用已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认可。在西北贫困地区,传统的粗放式农业耕作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投入和产出的不协调仍是该地区很难从农业方面获得减贫的原因之一。目前关于农地流转减贫机理的分析不够完整,贫困地区农户对农地的投入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