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华夏子孙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需求。西蜀园林是西蜀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景观风韵,在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体验的今天,园林环境的声景对感官体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西蜀代表性园林杜甫草堂、武侯祠和桂湖为研究对象,基于西蜀园林的视听环境,采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西蜀园林声景构成要素,研究节点空间、序列空间、区域空间的声景及声景体验,构建西蜀园林声景空间评价体系。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声景构成要素的层面上,西蜀园林声景具有丰富的声环境、合理的环境组织和不同层次的听者三大构成特征。西蜀园林声环境的声源有自然声、活动声、人工声三大类,其中大部分受访者对自然声和活动声较为关注,在不同的园林空间环境中,活动声和人工声关注度有一定的差异,而鸟鸣声和流水声是人们比较偏好的声音;在景观环境的组织中,外围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低层建筑都保证了园林环境的整体气质,围墙的围合和入口处的广场空间减少了外环境声的干扰,内部空间的规模、空间氛围限制了使用者的活动范围、形式和内容,三个园林都存在规模小、人流多、活动集中、活动声干扰明显的特点;不同的园林环境中听者结构不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层、来园频率和文化程度三方面,杜甫草堂和武侯祠的使用人群主要是第一次入园赏景的文化程度较高的中青年人,桂湖使用人群则多为周边常来游玩休憩的中老年人,该群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2)声景体验的层面上,研究听者在三个园林节点空间、序列空间和整体区域的声景体验。以声景舒适度为声景体验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听者在节点空间的视听环境评价,发现杜甫草堂一半以上的节点空间声景体验感比较好,武侯祠大多数节点空间声景舒适度为一般程度,节点空间体验感不强,而桂湖近一半以上的节点空间声景舒适度比较好,并存在多个声景舒适感非常好的节点;三个园林的听者偏好对与历史空间进行互动的文化交谈声,接受与文化氛围相融的播乐声,敏感、厌烦对武侯祠陵寝环境中的活动声,不敏感其他类型节点空间的声景。在序列空间中,研究主要序列上的声源类型、声级与主观安静程度的起伏变化和心理感知。发现三个园林有着不同的声源类型变化,杜甫草堂呈现出动、稳态声源交错变化的规律,节奏紧凑,富于变化;武侯祠以动态声为主,稳态声集中在序列空间的中部和尾部,节奏基调明显单一;桂湖缺乏稳态声的设置,声环境变化不稳定,影响具有随机性。三个园林的声级起伏变化较为平缓稳健,主观安静程度受环境氛围和声源自然性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感受。通过序列空间的心理感知测评,总结出形容三个园林声景空间较为贴切的描述词,发现西蜀园林声景心理感知变化集中在方向性、稳定性、安静性和自然性等方面。在整体区域中对声景节点布局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园林声景区域类型较为丰富多样,但区域间分界较为模糊,区域内主次不明,缺乏有特色的、可记忆的声景点;在整体的声环境中交谈声、树叶声和流水声被受访者标记为印象深刻的声音,结合园林环境,这部分声元素可作为园林标志声,是营造地域文化声境的重要声元素,能使园林特色更加深刻。(3)声景空间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西蜀园林声景空间评价体系,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个园林声景空间进行评价,进一步总结各个园林声景空间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