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概念与英语比较句的生成及扩展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f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概念是人们就某一属性或行为对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进行比较后所形成的有关二者异同的概念。根据比较后所得的不同结果,比较概念可有三个子概念:差比概念、同比概念和极比概念。差比概念指比较主体在某一属性或行为上与比较客体存在差异这一概念,具体说是比较主体在某一属性或行为的程度上高于或低于比较客体。同比概念指比较主体在某一属性或行为上与比较客体相同这一概念,具体说是比较主体在某一属性或行为的程度上等同于比较客体。极比概念则指在某一范围内比较主体某一属性或行为的程度最高这一概念,具体说是在某一范围内的同类事物中比较主体某一属性或行为的程度达到最高。   本文以原型理论为框架,对比较概念和英语比较句式的生成和扩展进行研究,具体内容涉及比较概念和英语比较句式的生成的经验基础、原型和非原型成员特征以及扩展的动因、机制和过程等。   研究表明,原型比较概念指两个具体的物理性实体在其共同的属性或行为方面存在可直接感知的差异。原型比较概念的核心是比较结果可直接感知,即可直接为人所见到、听到、闻到、嗅到或尝到。比较概念的原型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最易察觉和典型的物理世界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可比关系进行概念化的结果。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逐步借助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手段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精神世界中各种各样抽象事物的可比关系进行概念化。人们对这种抽象的、复杂的可比关系进行概念化的结果就是各种非原型的比较概念。   研究还表明,比较概念映射到语言中就生成比较句式,其中原型的比较概念表征为原型的比较句式,非原型的比较概念表征为非原型的比较句式。比较句式的句法构成有两种:一种是就事物的属性进行比较,其等比、差比和极比句式分别为“NP1+be+as+adj+as+NP2”“NP1+be+adj-er+than+NP2”“NP1+be+the+adj-est”;另一种是就事物的行为进行比较,其等比、差比和极比句式分别为:“NP1+V+as+adv+as+NP2”“NP1+V+adv-er+than+NP2”“NP1+V+the+adv-est”。原型比较句的核心是其原型的结果成分,它由反映比较双方在性状或行为方面可直接感知的异同的形容词或副词来体现。非原型的结果成分则由反映比较双方在性状或行为方面不可直接感知的异同的形容词或副词来体现,这种异同只能通过心理感知和隐喻认知手段才能得以识别。
其他文献
托妮·莫里森(1931-)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在1993年,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黑人女作家,标志着全世界对美国黑人女作家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她已
衔接是语篇性的七个标准之一,主要由衔接手段实现。衔接对语篇的生成和理解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语篇翻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称照应属于衔接手段-照应的一种,是叙述语篇
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变异的过程。对于语言变异性的影响可以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环境本身来着手研究。本文从语言环境的视角考察了双语儿童语言的系统
研究者Schmidt提出了注意假设,认为对输入中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学者们随后开始研究如何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目标语言形式上,研究发现输入强化和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传世名作,历来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很少有人对剧作中的时间进行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推销员之死》中
本文试图对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中的隐喻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并给出汇总表和分析,从而看出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的隐喻倾向性。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帮助莎士比亚读者更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