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质阻挡放电(DBD)是一种放电电极之间存在绝缘介质的特殊放电形式,DBD装置有体放电、面放电等多种结构。DBD装置的结构影响其放电均匀性、等离子体特性、活性物质的空间分布等。沿面DBD放电装置起始放电电压较低,但放电等离子体主要沿绝缘介质表面分布;体DBD结构的放电区域发生在高、低压电极之间,放电区域较大,但起始放电电压升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沿面/体DBD复合放电装置,在不改变供电电源的条件下,通过合理配置放电电极,同时生成沿面放电和体放电,以结合两种放电等离子体形式的优点,扩大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提高活性物质的生成。研究结果如下:1.对于高压电极的选择,对比阵列针电极、并列放置的金属条形电极、平板电极,并列放置的金属条形电极放电生成臭氧的能量效率最高,最大值达20.05 g/kW.h,明显大于阵列针电极的能量效率最大值13.86 g/kW.h及平板电极的能量效率最大值14.65 g/kW.h;且随着交流电压峰值的升高,DBD装置生成臭氧的能量效率先升高,后下降。2.对比共用高压电极、共用低压电极两种沿面/体DBD复合放电装置,在交流电压峰值相同的条件下,共用高压电极的复合DBD装置放电功率更大,放电强度高;相比于单一DBD装置,复合DBD装置放电强度更高,活性物质生成量更多;复合放电装置的生成臭氧的能量效率高,最大值44.15 g/kW.h,高于沿面DBD的生成臭氧能量效率最大值21.94 g/kW.h及体DBD生成臭氧的能量效率最大值40 g/kW.h。3.放电间隙、介质厚度影响沿面/体DBD复合放电装置的放电强度及活性物质生成。在交流电压峰值为16 kV下,随着空气间隙由1.6mm增大到4.4mm,复合DBD装置放电功率减小,生成臭氧质量浓度由1.3 mg/L减少到1.23 mg/L;随着介质厚度由2.2 mm增加到5.0mm,复合装置放电功率减小,生成臭氧质量浓度由1.23 mg/L减少到1.18 mg/L。4.染料废水脱色试验表明:相比于单一DBD装置,复合DBD装置对染料的脱色效率更高,处理时间60 min时,复合放电装置对染料溶液的降解率为89.7%,高于沿面DBD装置的降解率81.9%及体DBD装置的降解率67.9%,实验结果证明沿面/体DBD复合装置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更多的反应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