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协调逻辑初探——渊源的、历史的、哲学的思考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正文试图分四部分对次协调逻辑进行渊源的、历史的、哲学的探析:第一部分主要陈述次协调逻辑产生的理论动机及其依据的现实原型.首先,关于其理论动机,主要从布劳维尔和卢卡西维茨对排中律和矛盾律的考察以及逻辑真理必然性的相对性这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其次,关于其现实原型,主要以逻辑来源于现实世界以及人们的实践经验为依据,从数学、哲学(包括辩证法理论、梅农本体论、模糊性)这些具体方面来加以阐述.指出,次协调逻辑的哲学动机就是要重新构建符合非形式原型的逻辑系统.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次调逻辑的理论论证和创立过程.首先,关于其理论论证,主要介绍了布兰登的非标准可能世界理论,并加入了自己关于合成可能世界逻辑运算的一些分析,指出,次协调的立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其次,关于其创立过程主要介绍了作为次协调逻辑历史雏形的瓦西里耶夫的"想象逻辑"以及雅斯可夫斯基的"商讨逻辑".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次协调逻辑的形式系统和语义赋值以及次协调逻辑的成熟分支.指出,我们的次协调立场并没有致使我们陷入逻辑的混乱,当我们接纳了辩证矛盾甚至是特定的逻辑矛盾,这些句法上有意义矛盾之后,系统依然是清晰的、确定的和前后一贯的.第四部分主要对次协调逻辑的哲学价值做较为深入的探析.该部分内容主要基于大逻辑的观点,将次协调逻辑放在了与非经典逻辑、逻辑真理观、诸矛盾问题以及科学新模式相联系层面上来探讨其哲学价值,并认为,由次协调逻辑所带来的哲学问题是积极的.
其他文献
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英美分析哲学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英国学者贝克尔和海克尔曾指出:“在英国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标志着一段奇想,他的思想是一座里程碑,后来的哲学家根据它来标
在技术崇高的时代,技术全方位地拓展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抗拒的“天命”,它不可避免的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决定性力量。技术化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消费和消费文化问题研究的概貌,并对技术、文化和消费文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以确定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对技术作用消费文化进行了历史考察。在这一部
任何文本在意义上都是开放的.这也就是说,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能够从自己时代的生活世界的本质出发,对前人留下的文本作出不同的诠释.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解读马克思是一个
孔子人生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可以用来弥补现代性迷失和市场经济缺陷的重要资源之一 。因此,全面、整体审视孔子人生哲学就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