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东莞成为了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由于早期企业入驻的“零门槛”和土地的粗放利用,今天的东莞形成了“村之城”,即村镇化地域。然而,村镇化地域与东莞的发展现状不相匹配,同时也表现出对东莞发展的制约性。因此,研究东莞市村镇化地域特征与问题,对现阶段该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东莞产业组织和用地结构的研究,分析出东莞村镇化地域的典型特征是:产业结构的非农化程度相当高,工业制造业是最主要的产业部门;非农用地比重高,且集体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的70%以上,农用地呈破碎、零散分布,城—镇—村三元用地结构形态明显。
基于此,本文认为东莞村镇化地域的主要问题是:首先,建设用地粗放外延式扩张,造成农业用地数量锐减、空间破碎化、用地效益较低、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与土地利用粗放、闲置量在并存等问题。其次,分割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和镇区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空间整合的难度。再次,租赁型经济逐渐暴露出其弊端,产权不明晰的集体物业取法得到法律保护,难以改造升级。最后,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模式和低端企业的引进成为经济粗放增长的基本途径、地方租赁型经济与企业经济的分割弱化了企业的根植性,产业的低层次与土地的低效利用形成此消彼减的制约环。
因而,对于东莞村镇化地域未来发展,本文认为可制定三大战略:一是产业政策与用地政策的协同整合战略,为调整现实用地空间结构与现有的利益分配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区域合作与协调战略,促进社与村之间、村社与镇之间、镇区政府之间、镇区政府与城市政府之间的跨域协调;三是城—镇—村高层次互动战略,以削弱东莞镇区分割的破碎性和低关联性,促进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和产业升级,推进东莞向城镇化地域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