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山“丧乱诗词”比较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好问是金源一代集大成的文学家,其“丧乱诗词”创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代表了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遗山也以其“丧乱诗词”的独特风貌跻身文学大家之列。本文主要从创作道路、创作特征、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三个方面对遗山“丧乱诗词”进行比较研究。绪论部分概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丧乱诗词”进行了内容和范围的界定。论文第一章,纵向比较遗山“丧乱诗词”的创作道路。首先,分别对“丧乱诗”、“丧乱词”进行篇目统计和定量分析,划分了“丧乱诗词”创作的三个阶段,并指出其诗歌意义和词学意义。接着对“丧乱诗词”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遗山“丧乱诗”、“丧乱词”的发展成熟具有不同步性,它们的创作“高峰”出现在不同时期。“丧乱诗”的创作高峰出现在第二阶段,“丧乱词”的创作高峰出现在第三阶段。论文第二章,分别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风格意蕴三个方面横向比较了遗山“丧乱诗词”的创作特征。就思想内容而言,遗山“丧乱诗词”深刻反映了“亡金”之际的丧乱现实,但各有特色。“丧乱诗”侧重从不同角度切入,广泛描述历史巨变中的方方面面,“丧乱词”倾向于选取某个特定角度反复咏叹。就艺术手法而言,遗山采用联章组合形式,用典使事、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用带有游戏性质或肆口而发性质的诗词体格反映丧乱,实属创举。就风格意蕴而论,遗山“丧乱诗词”虽共同反映丧乱这一主题,但由于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总体来看,“丧乱诗”呈现出纵横豪逸、慷慨悲凉的风格特征,“丧乱词”呈现出刚柔并济、沉雄幽婉的风格意蕴。论文第三章主要研究遗山“诗学观”、“词学观”与“丧乱诗词”创作的关系。总体来看,遗山是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之下进行实际的创作。其“丧乱诗词”坚持反映鼎革之际的战乱现实,用真淳质朴、平淡自然的语言或白描惨乱之景或吟咏哀痛之情,凄凉哀婉、真切感人。在“史”的观念之下,遗山有意识地“以诗题存史”、“以词序存史”,最终达到了“诗”、“词”、“史”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至高境界。结论部分对前文进行总结。遗山“丧乱诗词”同样表现丧乱这一主题,“丧乱诗”普遍选用广阔的视角反映战乱时期以及亡国之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丧乱词”侧重在动乱之际以及国家覆亡之后隐忍深婉的抒发个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哀痛。如果说遗山的“丧乱诗”是一部深刻而广阔的“史记”,那么其“丧乱词”则是一部真切而实在的“个人传记”。通过对“丧乱诗词”的比较,可以更全面更细致的认识遗山其人,也可以更切近更深刻的感受金元鼎革之际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Cr5Mo1V冷作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r5Mo1V冷作模具钢经860℃×2 h+740℃×5 h退火后,组织为粒状珠光体+块状、粒状碳化物,碳化物主
风电机组在线振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检测、数据采集、工控主机及数据分析软件等设备。利用振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诊断,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分析仪研究了新型镍基高温合金WZ-A3和第三代粉末高温合金RR1000铸态固溶时效后长期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合相图计算结果,重点
本文讲述了当前服务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概述了衡量服务业质量水平的标准;分析了当前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困境;描述了建邺区经济发展的特征;阐述了服务业标准化与经济
为有效利用短车道,提出不考虑和考虑行人过街的2种小周期信号配时方案.为说明其配时效果,以两相位平面十字交叉口为例,设计6种渠化方案,并选择2种典型信号配时方案作对比.针对低流
本文基于1982–2017年日再分析数据,分析了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变化的极端特性、历史演变、空间格局及可能影响,并探讨了与全球变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近30多年来,中国近
对不同热处理的Cu-Zn合金利用3.5%NaCl+3 mol/L NH3溶液进行腐蚀,并对其平均腐蚀速率和电化学参数进行测量和腐蚀后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u-Zn合金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
<正>中国政府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指定用途援助项目交接仪式19日在该机构驻黎巴嫩代表处举行。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与世界粮食计划署驻黎巴嫩代表处代表多米尼克·海因
分析了低电阻率储层中黄铁矿含量对深/中感应、侧向、补偿中子、密度、声波时差、核磁共振等测井曲线的影响。应用了组份分析技术求取矿物含量,以常规测井和元素俘获谱(ECS)测井
对9SiCr钢进行不同温度的等温淬火处理,研究等温淬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相组织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9SiCr钢在220℃等温淬火得到含碳化物的下贝氏体组织;通过性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