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以L—谷氨酸为手性源,通过化学合成、生物转化及化学生物耦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用途广泛的化合物。如,L—茶氨酸、谷氨酰胺及其衍生物;L—丙氨酰—L—谷氨酰胺(力肽)和谷胱甘肽等。
在文中第二章,首先以中试规模制备了L—茶氨酸和L—谷氨酰胺。即用廉价的L—谷氨酸为原料,采用邻苯二甲酰基(pht)作为保护基,保护L—谷氨酸的α-氨基,醋酐回流10 min使其分子内脱水生成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酸酐,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分别与2 mol/L氨水和2 mol/L 乙胺水溶液反应生成中间产物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酰胺、N—邻苯二甲酰—L—茶氨酸,中间产物在室温条件下与0.5mol/L水合肼反应48 h脱除保护基,分别以57%、61%的收率得到L—谷氨酰胺和L—茶氨酸。
为了解决化学合成的L—茶氨酸旋光偏低的问题,文中采用化学法合成DL—茶氨酸,将其进行乙酰化反应,生成N—乙酰—DL—茶氨酸,然后利用米曲霉氨基酰化酶拆分N—乙酰—DL—茶氨酸获得L—茶氨酸。对氨基酰化酶酶促反应研究表明,在转化温度40℃、转化时间30 h、pH 7.0和底物浓度0.2 mol/L时,目的产物L—茶氨酸的产率最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L—茶氨酸的性质,文中报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L—茶氨酸的单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分子量M=173.19,a=1.954(4)nm,b=0.4761(10)nm,c=0.9781(2)nm,β=90.55(3)°,Z=4,Dc=1.264g/cm3,V=0.9099 nm3,μ=0.10 mm-1,F(000)=372.0。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一种三维结构。
作为L—谷氨酰胺的替代物,N—乙酰—L—谷氨酰胺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用途。文中报道了分别以L—谷氨酸和L—谷氨酰胺为原料,制备N—乙酰—L—谷氨酰胺; 前者经过酯化、乙酰化和氨解反应得到产物,后者在碳酸钠水溶液中直接与醋酸酐进行酰化反应生成N—乙酰—L—谷氨酰胺。
D型氨基酸的在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用途,它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报道了以化学生物耦合法制备光学纯D—谷氨酰胺。首先用化学法合成DL—谷氨酰胺;再利用大肠杆菌(E. coliAS 1.505)谷氨酰胺脱羧酶,将底物.DL—谷氨酰胺中L型对映体完全转化为4-氨基丁酰胺,分离得到D—谷氨酰胺。
本文第三章报道以L—谷氨酸为原料,采用化学生物耦合法,制备了D—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即利用大肠杆菌L—谷氨酸脱羧酶对L—谷氨酸的专一性脱羧作用,高效制备D—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考察了最佳酶法转化条件为:转化温度37℃,pH 4.8,菌体浓度6g/100 mL,吐温—80浓度0.015%,菌龄14 h。
此外,还报道了以L—谷氨酸为原料,直接加热脱水同时制备L—焦谷氨酸与DL—焦谷氨酸;以L—酪氨酸正丁酯为拆分剂,化学拆分DL—焦谷氨酸制备D—焦谷氨酸。
本文第四章报道了用邻苯二甲酰基为L—丙氨酸的保护基,分别以L—谷氨酸(方案1)和L—谷氨酰胺(方案2)为原料,采用混合酸酐法合成L—丙氨酰—L—谷氨酰胺(力肽);比较两种方案,发现方案2较好,根据方案2,在中试规模制备了力肽。通过考察发现,制备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最佳条件为:溶剂是乙酸乙酯,温度为0℃,N—Pht—L—丙氨酸与L—谷氨酰胺的摩尔比为1:1。以L—丙氨酸计,总摩尔收率为34.4%。
为了解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分子结构及空间构型,还报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L—丙氨酰—L—谷氨酰胺的单晶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分子量M=252.25,a=0.5028(1)nm,b=1.5261(1)nm,c=1.6336(5)nm,Z=4,Dc=1.337g/cm3,V=1.254 nm3,μ=0.11 mm-1,F(000)=540.0。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一种孔状三维结构。
本文第五章报道了苄氧甲酰基(Cbz)保护胱氨酸与甘氨酸乙酯缩合制备保护的胱氨酰二甘氨酸乙酯,其脱保护后与pht保护的谷氨酸酐作用合成pht保护的氧化型谷胱甘肽,后经水合肼去保护、电解还原制备了谷胱甘肽。此外,还研究了化学生物耦合法制备谷胱甘肽。首先在中试规模上,以化学法合成的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γ-GS),代替L—谷氨酸和L—半胱氨酸为原料,利用具有高活性的谷胱甘肽合成酶(GSH Ⅱ)的基因工程菌,将其与甘氨酸生物合成为谷胱甘肽(GSH)。文中还考察了Mg2+与ATP浓度、反应时间、pH值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转化时间8 h、pH 7.0、Mg2+与ATP以及底物浓度均为20 mmol/L时,目的产物GSH的产率最高(4.5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