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运河为研究对象,经过野外水质监测和室内实验,对北运河上覆水的理化性质、上覆水和间隙水中各形态磷含量及相关性、沉积物理化性质、沉积物中总磷和总有机磷的含量、有机磷矿化的影响因素(pH、温度、扰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31P-NMR测定了沉积物中各形态有机磷并分析了其相关性,得出一下主要结论:北运河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风险很大;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颗粒组成对底泥间隙水中各形态磷含量尤其是溶解态活性磷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上覆水中各形态磷之间相关性极好,间隙水中各形态磷也表现出了极好的相关性。有机磷矿化的室内模拟培养表明:弱酸碱性会减弱有机磷的矿化速度,强碱性能加速有机磷矿化,但酸碱性均会减少有机磷矿化总量。而中性条件下的微生物对有机磷的矿化占主导地位,有机磷矿化总量最大。温度越高,微生物活性越大,越有利于有机磷矿化。一般条件下活性有机磷(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LOP)更容易被矿化,但温度越高越有利用微生物矿化中活性有机磷(moderately 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MLOP)。扰动对沉积物中有机磷矿化的影响是双向的,剧烈扰动能增加有机磷矿化的速度,轻微扰动不利于有机磷矿化。而从最后有机磷矿化量结果看,剧烈扰动下的对有机磷矿化总量影响不大,轻微扰动不利于有机磷矿化。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MLOP含量变化较为明显,而随着扰动速度的增加更容易使稳性有机磷(nonlabile organic phosphorus, NOP)被矿化。31P-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可有效的检测到沉积物有机磷中的正磷酸单脂、磷脂、DNA和焦磷酸盐等物质,但无法检测到植酸。而植酸标准物质可在31P-NMR中得出有效峰。磷酸酯类化合物是沉积物中有机磷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各采样点沉积物磷酸单脂含量普遍大于磷酸二脂。沉积物中MLOP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磷酸单脂、磷脂和DNA等,且磷酸单脂、磷脂和DNA都与MLOP都表现出了很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