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阅读和听力是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重要途径,但研究者们大多关注的是通过阅读进行的英语词汇附带习得,通过听力理解促进汉语词汇附带习得尚未引起重视,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以“投入量假设”为视角,探究不同投入量的听力任务和学习者语言水平对汉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Laufer&Hulstijn(2001)提出的投入量假设包含需要,搜索和评估三个维度,其特点是,通过不同的任务来构建不同的认知投入,使深加工理论的加工效果可以得到量化解释。该假说认为,任务促使学习者对词汇认知的加工投入量越大,词汇习得的效果就越好。
基于以上假设,本研究设计了两项不同投入量的听力任务(听后理解+填空,听力理解+复述),来比较投入量效应对高、低水平汉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同时本研究试图考察,任务投入量相同时学习者语言水平对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基于投入量假设,研究者做出以下预测:无论学习者水平高低,听力任务投入量高的组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都要比听力任务投入量低的组表现好;任务投入量相同时,语言水平越高,附带习得效果越好,即习得的词汇越多。
通过双因素混合实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低水平学习者均能通过听力理解任务附带习得一定的汉语词汇;对高水平学习者来说,投入量作用显著,即投入量越大,即时测试和延时测试表现越好;对于低水平学习者来说,投入量在即时测试中作用不明显,高低投入量之间即时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在延时测试中,高投入量任务引发的词汇保持效果优于低投入量任务。因此得出结论,听力投入量较高的任务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词汇附带习得;完成相同投入量的任务,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越高,词汇保持率越高。
基于以上结果,本论文结合学习者自身因素和汉语构词特点,探讨了任务的有效性,以期能够给汉语听力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