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效益。各国、各地区纷纷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大众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广东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其中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校规模扩张与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广东省政府及其各高校采取各种措施改善高校投入机制,努力拓展高校投入的各种渠道,但是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且还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这将影响广东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及各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成本分担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文献,分别对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多元化高校投入主体和投入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产品,所表现出的有限竞争性和独占性,说明高等教育属准公共产品,高校投入主体应包括所有高等教育受益者。根据“谁受益,谁负担”原则,高校投入主体应包括:政府、学生及其家庭、高校自身、社会团体和个人、留学生和国际组织等。各投入主体投入方式分别为:财政拨款、缴纳学杂费、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创收、捐集资、留学生缴纳学费及提供国际贷款等。
其次,本文结合广东省近几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以及高校经费投入的整体情况,对广东省高校投入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经费投入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仍面临严峻挑战,高校投入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
研究显示,当前广东省高校投入机制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以及负面的影响:财政投入力度相对于迅速扩大的高校规模日渐下降;高涨的学杂费导致高校贫困生增加以及学生家庭负担加重;高校创收有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的潜在可能;不够重视社会捐集资以及招收留学生和国际贷款等。这些问题在根本上限制了广东省高校经费投入总量的增加,并且成为广东省高校投入机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的障碍。
最后,本文借鉴美日英三国高校经费投入经验及教训,提出广东省完善高校投入机制的建议和措施。即:在稳定政府财政投入增长同时,适当减少学生学杂费投入,并加强高校独自主体自筹经费的意识,在保证高校正常授课和科研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高校校办产业和校企合办产业创收,高校服务与科研专利创收等高校自筹经费投入。另外高校应树立声誉建设理念,从而增加社会集资、捐资对高校的投入;重视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新兴学科的建设,以吸收更多的留学生,获得更多与国外联合办学机会,从而吸引国际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