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文人创作小说的热情空前高涨,众多艺术成就斐然的传奇作品涌现,小说终于得以摆脱子、史的附庸,成为独立而崭新的文学样式。而动物题材小说的崛起,成为唐代小说不容忽视的一大特色。其中以虎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不仅故事类型多样、情节跌宕、意蕴丰富,而且在虎类小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代表着此类小说的最高成就,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文人创作小说的热情空前高涨,众多艺术成就斐然的传奇作品涌现,小说终于得以摆脱子、史的附庸,成为独立而崭新的文学样式。而动物题材小说的崛起,成为唐代小说不容忽视的一大特色。其中以虎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小说,不仅故事类型多样、情节跌宕、意蕴丰富,而且在虎类小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代表着此类小说的最高成就,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即以唐代虎类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小说文本,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从繁盛原因、故事类型、文化意蕴、审美特征及艺术成就等多个方面对唐代的虎类小说进行分析与探讨,力求对该类小说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全文由绪论和五章组成。绪论部分整理了历年来虎类小说的研究成果,发现虎类小说作为动物小说中异彩纷呈的一大类别,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多集中于虎形象和虎故事的研究,尚缺乏对唐代虎类小说的系统研究。第一章探讨了虎类小说在唐代趋于繁盛的原因,认为唐代虎类小说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超前代有深远的思想文化渊源,是由现实可能与着意创作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章将唐代虎类小说的故事类型划分为人虎互化型、虎媒型、义虎型、伏虎型和其他型,通过对以上类型虎故事的叙事分析,勾勒出唐代虎类小说的整体面貌。第三章着重阐述唐代虎类小说的文化意蕴。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或隐或显地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价值判断。以故事文本为桥梁,透过对虎类小说文化意蕴的探讨,可以管窥唐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文化观念,走进其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第四章阐述唐代虎类小说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成就。唐代虎类小说内容虽较为驳杂,但整体呈现出神秘和趣味交织、血腥与温情并行的审美特征,极大地迎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满足其阅读期待。此外,唐代虎类小说与前代同类小说相比,呈现出新的特色,无论在故事内容层还是话语层都取得了质的飞越,具体表现在小说中虎形象的人情化、情节的曲折敷衍、故事类型的开拓和注重心理描写上。而这些都得益于其在继承六朝旧有简略故事内核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再创作的结果,因而虎类小说在唐人笔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唐传奇熠熠生辉的一部分,同时也代表着此类小说发展的一座高峰。唐以后虎类小说的创作热情有所回落,数量趋于减少且难以超越前作,在结构形态上,因袭的成分远远大于创新,仅仅成为唐代虎类小说势头衰落后的延伸。
其他文献
香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但字典中表达嗅觉的词却很少,这给人们有效描述香味增加了困难。为了准确描述各种各样的香味,香水评论家们在香水评论中运用了隐喻表达。他们使用一些具体、简单、移动的概念来描述与嗅觉有关概念。本研究试图对香水评论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系统梳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其美,以及更好地创造香水评论。本文从Nose Time(www.nosetime.com),Basenotes(ww
《美国悲剧》是美国自然主义代表作家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25年首次出版。西奥多·德莱塞一生著有包括《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等20余部作品。《美国悲剧》被称为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于2005年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百大英文小说。《美国悲剧》以1906年美国青年切斯特·吉勒特杀害自己的情人格雷斯·布朗而被判死刑的真实案件为素材,讲述了一心想
上弧线指的是朝上拱起的弧线,下弧线指的是朝下拱起的弧线,上下弧线分别指上弧线和下弧线。(张潇,2016)发现,存在于上视野的上弧线比起存在于下视野的下弧线有记忆优势,说明弧线记忆有上视野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究,当视野差异消失时,上下弧线工作记忆的不对称性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上弧线和下弧线作为视觉刺激,实验1和实验2采用探测方式不同的弧线记忆任务,实验1探测方式为再现,实验2探测方式为再认,实验
共情是对他人情绪体验的一种知觉及情绪反应,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情感共情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反应,认知共情主要与推测他人观点有关。共情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新手咨询师在咨询过程容易表现出紧张、焦虑、不自信,从而影响对来访者的共情。状态焦虑是由特定情境引起的暂时不安状态,此前对于焦虑和共情研究的结果表明,相对于情感共情,认知共情更容易受到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但前人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并且集中
篇幅短小但却包含论文最重要的信息,如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等,能够让读者快速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作者而言,简明扼要地撰写英文摘要来概述他们所做的研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语法隐喻的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使摘要变得简洁。近年来,对摘要的的体裁、语步、语言特征和修辞结构的研究趋势正在不断增长,但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英文摘要做对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自1985年韩礼德首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以来,它
铁路系统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产业,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铁路系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步攀升的重要地位也决定着铁路员工必须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与之伴随的是铁路员工心理危机的高频发生。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当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随着铁路系统的改革力度和工作强度的不断加大,心理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着铁路员工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指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联的意义。虽然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之前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人体词一词多义语义扩展过程的分析研究。其次,前人的研究更多的把这种现象归因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对其背后认知动因的解释也较为缺乏。“手”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身体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人体词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起点,
语音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语言中的由同音或近音引发的语义相近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从修辞学上来说,在英语里语音隐喻主要表现为双关,汉语里则被称为谐音。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其的研究拓展到了认知领域。语言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Fonagy在其论文中指出。之后,语音隐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李弘教授为代表的大部分学者指出Fonagy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