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材料在清代校勘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校勘学历史悠久,尤其是在清代这一校勘学的大发展时期,清代学者进行了大量细致精审的校勘实践,并总结了很多校勘理论,从量和质的方面都比前人有所突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在运用语言文字材料方面,进行了很多大胆并富有成效的校勘。本文就是从这方面入手,将清代大量的应用语言文字材料进行校勘的实例按照文字、音韵、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归类,把看似杂乱的校勘实例分为了三个部分,在每一个部分里面又细化分出一些小类,如“通假字”、“字形字义”、“古文韵律”、“古方言知识”、“特殊语序”、“习惯句式”等,力求将语言文字材料在清代校勘中的应用情况作出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校勘的特点以及语言文字材料的特质,总结出清代人利用语言文字材料进行校勘的一般规律,从这些规律的总结中审视清代校勘的整个情况,并站在清代学术的高度分析在这些校勘过程中清代校勘学家们的一些得失情况,总结出原因。 本文就是通过对清代这些运用语言文字材料进行校勘的实例和个案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尽可能系统地总结出语言文字材料在校勘实践中的应用规律,并分析其应用的得失情况及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认识校勘学与语言文字材料的密切关系,促进校勘学理论的发展。另外,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审视校勘学,从纷繁复杂的校勘学个案实例中总结出语言文字材料应用其中的一般规律,是从新的角度研究校勘学,也是对语言文字学领域的一种拓展研究。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采用传统的社会文化批评方法,以“美国梦”这一独特的美国文化现象为切入点,对美国现代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领会和发掘奥尼尔剧作丰富的社会文化
在Smith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催化重整轴向和径向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对工业装置进行模拟。并利用实际生产操作数据,对Smith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用优化后的模型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
本文试图以“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为切入点,立足于铁凝的小说文本,深入考察蕴含在作品中的她对于人类种种悲剧性处境的体验,感知她笔下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对命运无可
学位
“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小说创作在二十世纪的“普罗文学”中风靡一时,但最后受到了批评家的清算。后来的文学史,对之还多拘囿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定型评定。综观中国现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