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将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便秘症状。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排便次数、排便时间、肠鸣音次数等情况判断临床疗效,验证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的疗效,为化疗后便秘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80例化疗后有便秘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每日2次,一次20分钟,连续治疗14天。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填写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C-SYM),治疗期间每日记录一分钟内肠鸣音次数并填写排便记录,内容包括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数据使用SPASS.21进行统计分析,本试验中所有计量资料均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意义。 结果: 1、基线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及便秘症状自评表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间便秘症状自评表总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自评表总分相比,P<0.05,具有统计差异。 3、两组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自评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自评表总分进行组内比较,试验组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而对照组P=0.19,不具有统计意义。 4、试验组便秘症状分项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自评表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包括粪便性状、直肠情况及腹部情况,结果显示三项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5、试验1周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组间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试验1周内排便情况,内容包括排便次数、平均排便时间、用药次数、不良反应及肠鸣音次数,结果显示排便次数、平均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次数三项均具有统计意义(P=0.00),而用药次数P=0.97,不良反应P=0.98,此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意义。 6、试验2周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组间分析 比较两组患者试验2周内的排便情况,结果显示排便次数、平均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次数三项均具有统计意义(P =0.00),而用药次数及不良反应P=0.67,此两组数据不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能够增加化疗后肿瘤患者的排便次数,缩短排便时间,提高胃肠运动,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便秘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证明了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因此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便秘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