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形成,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衡量疾病好转的重要指标。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活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在总结既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引进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该量表包含了心理社会、精力/动机、精力/症状三个分量表),经验证其中文版重测信度0.87,内部一致性a系数0.70~0.92,与SF-36、SCL-90显著相关,与GAS评价亦总体一致,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我们采用SQLS对174例GAS评分>71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活质量进行了临床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支持、患病时间、不同治疗药物与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有无工作、患病时间、是否住院、住院时间等与患者精力/动机相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病时间、不同治疗药物与患者症状/副反应体验相关。其中患病时间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从非治疗因素看,文化程度高、有工作、婚姻稳定的患者主观生活质量高。从治疗因素看,参加工娱疗、使用副反应小的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患者主观生活质量高。本研究发现住院患者在精力/动机上反而好于院外患者,此外,我们还发现患者主观生活质量与临床客观疗效判断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活质量的初步研究,我们认为要提高精神分裂症主观生活质量应当更多的考虑综合因素的作用,特别要强调早期干预、社会保障、家庭支持和药物、心理相结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