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是构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让居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的重要媒介,是居民娱乐休闲的活动阵地。城市公园的布局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精神水平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市公园分配的公平,保证居民在空间布局中享有城市公园的公平性,有利于国家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但由于现阶段城市公园布局集中、规模大小与居住空间不匹配的问题较为突显,不同的社会群体不能享有同样的接近机会。保证城市公园有效布局,使不同的社会群体都可以获得公平的城市公园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内研究大都基于城市公园内部空间设计、布局或者人口容纳量等,少数关注全体居民共同享有城市公园的公平性的讨论和研究,并且主要集中在区位公平研究,忽视了对于社会中人属性公平的探讨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城市公园公平性的研究,丰富城市公园公平性理论,为公园空间分布的供需矛盾与合理布局探求实践方案的切入点。文章首先对选题背景缘由、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次对城市公园公平性相关基础研究进行论述,分析城市公园分布不公平现象、城市公园公平性影响因素、现有城市公园公平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构建了本文城市公园公平性评价的模型框架,接着通过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各要素的指标评价,详细的介绍了居民需求公平性评价指标、供给公平性评价指标和供需平衡的评价方法,即用基尼系数法从宏观层次总体评价城市公园的供需平衡关系,用区位熵方法从微观层次评价每个居住区空间的供需平衡关系;最后以重庆巴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S、RS、GPS技术,基于供需平衡视角从宏观总体公平和微观空间匹配公平评价研究城市公园布局与居住区的“供给力”和“需求力”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与对策,同时总结论文的不足与创新点,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并对未来进行展望。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第一、梳理了国内城市公园公平性的理论背景。通过国内文献的大量阅读,以及参考国外已有的理论体系,充分吸收中国现有的研究成果,把国内城市公园公平性理论梳理出三个方向,即城市公园数量公平性、城市公园空间的公平性和居民城市公园需求的公平性。第二、建构了城市公园布局公平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城市公园布局不公平性现象及导致其产生不公平现象的因素分析,以及对现有模型的讨论,提炼出本文的评价模型,以供需平衡为研究视角,从宏观整体区域和微观空间匹配两种评价尺度来研究需求力和供给力之间的关系,利用GPS、RS、GIS三种技术,生成直观的公平性评价图纸,是对城市公园公平性评价方法的一种补充,这种方法能更好地表现出居民对城市公园资源的共享程度,强调了城市公园空间布局的方式,能真正地反映出居民享有城市公园的公平性程度。第三、本文研究了重庆巴南区的城市公园公平性,调查研究了57个城市公园和216个居住区斑块的相关属性,其宏观总体公平性评价中,巴南区的城市公园基尼系数为0.392,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说明巴南区的城市公园布局处于一个均衡的阶段;其次微观空间匹配中,本文用区位熵法算出巴南区空间均衡状况,并生成了图纸,可以直观地看出巴南区城市公园布局不公平的区域,并通过分析其具体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下一步政府做规划决策时,提出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