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占很大比例的群体,也是需要人们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弱势群体。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在确定贫困大学生概念和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进行深入有效地心理干预,最终结合国家、社会及高校对贫困生的干预政策建立高校贫困生干预机制。本文研究显示:1、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1)SCL-90总体症状的检出率为25.3%,排在前四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和饮食睡眠。(2)个人评价较低的前四项因子是:自信心、爱情、体育、外貌。(3)生活事件方面的检出率排在前四位的是:学习压力、丧失、人际关系、健康适应。2、调查结果表明,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在许多纬度上相对非贫困生来说存在不足。3、贫困生心理状况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研究(1)心理状况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在多项因子上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不如男生。(2)蒙汉民族的贫困生在总体自信和学习压力两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蒙古族贫困生的自信程度高于汉族贫困生,同时蒙古族贫困生的学习压力要大于汉族贫困生。(3)在年级变量上,在诸多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多表现为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二年级学生。4、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各个纬度的相关分析(1)心理健康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分析。在人口学变量上,年级等变量与心理健康的大多数因子存在显著相关;个人评价、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健康各纬度得分存在绝大多数因子间的显著负相关,而生活事件各纬度得分则与心理健康各纬度得分存在绝大多数因子间的显著正相关。(2)个人评价各维度与人口学变量、社会支持及生活事件进行的相关。结果表明,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与个人评价的大多数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得分与个人评价各维度得分存在大多数因子的显著正相关,而生活事件各维度得分与个人评价的各维度得分存在大多数因子的显著负相关。5、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回归分析(1)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自我评价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得出R= .742, R2= .550, F=9.883 p=.000,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而且25自变量能够解释心理健康总变异的55%。(2)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个人评价总分的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得出R= .828, R2= .686, F=24.287 p=.000,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而且19个自变量能够解释个人评价总变异的68.6%。6、经调查和访谈,发现部分贫困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与自尊并存、焦虑抑郁、人际交往障碍、敏感脆弱、认知有偏差等不足。7、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团体训练对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是可能并且可行的。8、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应从资助、保障、鼓励、宣传、心理教育、教学管理等六方面来进行,做到他助和自助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培养相结合、心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关心辅导和管理教育相结合、制度制订和环境建设相结合、危机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