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基础设施碳排放及其绿地系统不同配置固碳能力比较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其巨大的危害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动脉,关系着城市的文明和健康发展。然而,道路基础建设过程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能源,是碳排放大户,存在着较大的减排潜力。因此,开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碳排放及其削减对策研究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一条市政道路为例,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理论,确定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的系统边界,并对建筑材料开采、生产加工和机械施工耗能的碳排放清单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关于道路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模型,量化不同阶段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核算不同配置道路绿地系统以及不同绿地植物选择固碳能力。通过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12680t CO2-eq,不同阶段碳排放差异较大。各阶段碳排放量大小顺序为:建筑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建设施工建设阶段>废弃物拆除阶段,分别为8670t CO2-eq、3599t CO2-eq、354t CO2-eq和57t CO2-eq。(2)沈阳地区道路绿地不同代表性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固碳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乔木固碳能力:银杏>银中杨;灌木固碳能力:榆叶梅>连翘;地被植物固碳能力:金山绣线菊>早熟禾。(3)道路绿地系统不同植物配置其固碳能力大小不同。总的来说复合型植物配置固碳能力要高于单一型植物配置,具体来看乔灌草植物配置固碳能力最强,其中,乔灌草>乔灌>灌草>乔草>单一灌木>单一乔木>单一地被植物。(4)道路绿地系统不同植物配置模式抵消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效果不同。乔灌草型植物配置下银杏+重瓣榆叶梅+金山绣线菊植物组合抵消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间最短,为37.55a;单一地被植物配置模式下早熟禾抵消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时间最长,为245.58a。综上,道路基础建设的碳排放以建筑建筑材料生产加工阶段为主,乔灌草配置模式下,固碳能力最好,其中银杏+榆叶梅+金山绣线菊绿地植物选择年固碳量最多,建议选择银杏+榆叶梅+金山绣线菊组合的乔灌草配置作为该道绿地系统配置。根据这种配置结合道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估算出大概37.55a能够抵消掉道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其他文献
交通能耗排放的量化及分布特征分析是制定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的依据。研究选用COPERT 5模型计算城市道路交通能耗排放量及分担率特征。研究分析表明:2020年广州市城市道路的小型客车数量占比高达82%,轻型货车占比为10%。道路交通的运行划分为畅通、缓行及拥堵3种等级,畅通运行状态下燃料消耗及排放因子低于缓行和拥堵状态。非工作日与工作日能耗排放特征差异主要受小型客车出行量影响。小型客车对道路交通能耗(
为了解四川省盆地区域2019年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规律,为移动源排放控制方向提供依据,使用COPERT模型对四川省盆地区域2019年道路移动源排放量进行模拟,比较不同地级市的排放特征,并分析了不同车型的贡献。结果表明,2019年四川省盆地区域道路移动源NOX、CO、NH3、SO2、PM2.5、PM10和VOCs的排放量分别为20.7、28.6、0.4、0.04、1.0、1.4和5.5万t。各地
<正>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其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受到社会、家长和学校广泛关注。有减就有增,课后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不能减,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就得“升”。学校是减负的主体,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而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双减”背景如何提
期刊
<正>机械污染物的排放与大气质量直接相关,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精准可靠地测量车辆道路排放对于系统地监管和测试此类机械排放来说是先决条件。PEM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够真实反应车辆排放情况,设备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车辆道路排放测试的需要。文章将具体阐述PEMS工作原理及相关排放测试方法。
期刊
<正>当前“双减”背景下,基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个性化设计探索能有效减轻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教师要立足课堂一线,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化的作业。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让课堂练习多样精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以实现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评价,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合理设计自主性作业,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进行个性化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
期刊
<正>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课堂练习品质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提升核心素养,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与执行能力、打造智慧课堂也有着重要的导引作用。“双减”政策要求我们“减负增效”,设计合理的数学课堂练习,关注并落实好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为了充分挖掘课堂练习的价值,打造智慧数学课堂,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思考。1.深读教材,题尽
为研究环境温度对轻型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以下简称“RDE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一辆满足国五标准的轻型汽油车分别在环境温度0℃、10℃及30℃下进行RDE试验。按照欧Ⅵ新方法处理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污染物冷启动排放占市区比重随之降低,其中CO由70.5%下降至41.9%,NOx由43.4%下降至4.7%,PN由37%下降至23.8%;NOx和PN总行驶
根据国Ⅵ轻型车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规程,选定试验车在规定道路进行试验,用车载排放分析设备测量排放数据,用CO2平均窗口法分析排放因子在不同路段的差异。结果表明:当加速度较小时,CO排放量在低速段随车速增加而增加,在高速段排放量基本为0;当车速较大时,NOX排放量随着车速和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若车速和加速度同时增加,NOX排放量会显著上升。各工况中的HC排放量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市区路段
重型车辆的整车排放测试是国Ⅵ排放法规的重要测试项目之一。以满足国Ⅵ排放法规的重型天然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发动机台架WHTC循环和整车实际道路排放PEMS测试,并将发动机运行工况、排放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排放测试方法发动机运行工况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WHTC循环测试时发动机排温上升较快且过量空气系数波动较小,三元催化器的催化转化效率较高。两种测试方法下污染物排放均满足国Ⅵ排放
为争取交通项目效益最大化,在规划阶段,明确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为目的的交通基础设施效益评估是作为衡量项目价值的重要手段。新西兰政府于2021年2月发布《效益成本货币化手册》,作为选择最优交通方案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要求交通工程项目采用效益——成本评价法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进行货币化评估。评价结果(效益-费用比)即为项目方案对社会经济提升效率的定量化表征。本文详细探析《效益成本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