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是两种非常特殊的结构,一直以来都是句法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尽管它们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结构,但在语义和句法上却表现出相同或相似性。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两种结构的认知基础、语义特征、句法实现手段进行了探究,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说话者对同一基准事件的不同侧体的语言编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来自客观世界,它是人们认知加工的产物。语言不是简单的语法现象,它的形成受制于多种因素,包括外在的物质世界、人的生理和感知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结构等,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世界和人的认知能力去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运用美国认知语言学家兰盖克(R. W. Langacker)提出的认知凸显原则分析了英语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基础,认为它们都是弱化事件主动参与者(即施事)的作用,而凸显被动参与者。因此,在语态上均呈现主动,而语义上表现为被动。但是,两者更多是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首先,两种结构凸显的语义焦点不同。作格结构凸显被动参与者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而中动结构凸显被动参与者对于事件的发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其次,两者对句子主语的选择不同。在作格结构中,一个被动参与者能够充当句子主语的前提条件是它在事件中为动作的承受者且发生了变化。因此,作格结构中的主语必须是事件中的受事,作格动词必须具有使动性。而在中动结构中,一个被动参与者被选择为句子的主语的前提条件是能对事件的发生发挥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中动构句必须满足责任条件,即该被动参与者在说话人看来由于某种内在的特征而使得事件可以以某种方式发生或使得事件具有某种特征。再次,作格结构对构句动词有限制,即,只有活动型动词和完成型动词能够构成作格结构。与此相反,中动结构由于描述的是主语在事件中表现出的特征,所以要求有副词短语或情态动词修饰动词。最后,两者对动词时态的限制不同。作格结构描述的是一个具体事件,在时态上必须是有界的,因此作格动词不能出现在一般现在时中。而中动结构却不同。由于中动语义决定中动结构表述的是一种恒时性特征,不以时间为转移。所以中动结构虽然建构于事件动词之上,却不描述具体事件,而是概括虚拟事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而虚拟事件与具体时间无关,故而中动动词只能出现在一般现在时中。本文的分析表明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分属同一基准事件的不同侧体,各自表达不同的认知意图。说话人根据对所感知事件的判断决定勾勒哪些参与者及选择哪个参与者为句子射体。它们的根本区别是说话者选择不同的事件侧体,即:作格结构选择事件性侧体而中动结构选择类属性侧体。两种结构在句法上的不同只是说话者不同认知意图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