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动画短片《你好,AED》的设计与制作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我的科学素养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而动画为科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科普动画以其生动有趣的画面、丰富的知识内容获得广大公众的欢迎,能够有效进行科学普及。由于我国目前发生心脏骤停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非常多,所以本文选择能够有效救助心脏骤停患者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为主题,详细阐述科普动画从题材选择到动画制作的完整流程。本文首先从科普动画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对不同叙事类型的科普动画进行归类总结,并从中选取最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从成功的科普动画中吸取经验。其次,总结科普动画创作的三要素,分别是剧本设计、美术设计和听觉设计,这是科普动画设计与制作不可缺少的流程。理论分析之后便是有关AED的科普动画的具体设计和制作过程。动画设计从剧本设计、角色形象设计和分镜设计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总结每个部分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你好,AED》的文案和分镜头脚本。科普动画在设计阶段是否有趣不仅是受到公众欢迎的基础,更为后期的动画制作指明了方向。动画制作在设计的基础上按照真实制作情境,从角色骨骼绑定、图像合成和配音渲染三个步骤详细描述动画制作的过程,最后通过访谈法了解用户对本科普动画的评价以及是否达到原定的科普目标。本研究围绕AED展开科普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实践,并通过访谈法该科普动画能够使观众增长有关知识和提升急救意识。希望能够为今后科普动画的制作开发提供参考,激发人们创作科普动画的兴趣。同时,更希望动画作品《你好,AED》能够为广大公众学习急救知识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幼儿园主题课程因其系统、灵活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教师在适时适度地引导和支持下,幼儿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开展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自主观察与探索活动。本研究选取的是鞍山市A幼儿园开展多年的经典主题课程“多彩的秋天”,主要使用了个案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由于该主题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主题课程,因此教师在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上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文化软实力的知识型社会。为了提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不断提前,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外语教育,然而,中国市面上关于低龄外语学习的研究著作寥寥无几,因此,翻译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著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基于《欧洲低龄化外语学习》一书的翻译实践报告。该书讲述了欧洲在全国推出了一项低龄化外语学习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推进要求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教师权力的保障与学校民主进程的推进,意义重大。但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参与并不充分,教育界对教师参与的研究也不深入,本文试图加深对教育参与的研究,为推进学校管理中教师参与提供借鉴。本文以一所小学的实地调研为基础,以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劳勒参与式管理的理论模型为研究视角,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该小学教师参与式管理在信息分享、知识发展和培训、报
处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建设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背景下,文物系统的非遗址类博物馆从2008年开始免费参观,博物馆参观者数量急剧增加。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2019年春节期间,选择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比例达到40.5%,可见博物馆已成为民众文化休闲的首选去处之一。然而,部分博物馆建成时间较早,重“收藏”而轻“体验”,对于此类博物馆陈列空间氛围是否能适应当前参观者需求的审视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氛围理论和使用后评价方
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XSS)是黑客在网络上利用网页前后端开发遗留的漏洞发动攻击的一种常用手段。传统的XSS检测工具的检测率和准确率局限于其攻击语库,基于浅层机器学习的XSS检测工具面对大量数据时无法达到好的检测效果且不具备泛化能力,并且近几年来针对人工智能检测工具的对抗性攻击也层出不穷,而针对该类攻击的防御研究也不足。针对现阶段XSS检测工具受限于优质检测模型的设计以
老城区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代表着一定时期内城市文明的辉煌,存留至今的文化资源正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价值纽带。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进入冷思考阶段,老城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日益得到重视,但是传统老城区文化资源开发方式粗犷,或一味地追求新潮和经济效益,脱离了老城区文化资源价值内涵,反而让文化资源优势逐渐弱化。与此同时,创意产业的兴起为老城区文化资源价值实现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本文认为,可以将创意产业作为
随着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信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文字、语音聊天,而更多的关注于朋友圈这一功能。不同于微博、QQ等社交媒体的全开放式互动,微信朋友圈在用户进行自由表达的同时,十分注重保护用户的隐私。但在这样一个虚拟的舞台上,由于受到个人特征、朋友圈的发布频率、社会环境和自我呈现动机的影响,用户会倾向于策略性自我呈现。那么用户在朋友圈内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自我呈现策略,自我呈现的现状又是如何,以
作为一种非理性信念的外化,疾病焦虑情绪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疾病认知,降低治疗依从性,对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而相较于一般老年群体,福利院老人面临更多负面事件的困扰,对事件的解释偏于负面,焦虑情绪更甚。因此,本研究聚焦于认知行为小组的实务干预,分析认知与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介入老年疾病焦虑情绪的有效性,以期提升院舍老人的生活质量。在具体的实务干预过程中,首先,笔者对福利院内患有疾病焦虑的
对斯巴达城邦的礼法(νóμο(?))进行评价,是古典哲人笔下的一个重要论题。关于这一话题,普鲁塔克也有着特别的关注;他多次断言,斯巴达的吕库古法在“教化(παιδεíα)”一事上具有典范意义。本文通过对普鲁塔克的时代处境和哲学观点进行考察,由其处境和思考切入其文学写作,以哲学辨析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如下结论:普鲁塔克对斯巴达礼法的这一评价及其理由与他的道德哲学理论高度相关,亦与他在其所处
老人隔代教育效能感,为祖辈个体对孙辈实施教育行为时,对自身充当有效、胜任的教育角色充满信心,并能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施加积极正向的影响。老人在孩子幼年时期担任了重要的教育角色,而现实情况是,不少老人在教育过程中与父辈产生教育冲突,家庭关系紧张,加上与孩子之间沟通互动较少,教育行为成效较低,而产生了消极自卑的情绪,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保持怀疑,也没有信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行为。本文基于共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