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以来,西方艺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后印象派绘画的出现,更是激起了当时社会的强烈反响。古典绘画的基础发生了动摇,艺术形式发生了重要转折。20世纪10-20年代英国现代形式主义美学流派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包括英国著名的形式主义美学家、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
作为形式主义美学家,弗莱提出艺术是想象生活的表现,并且认为形式是艺术最基本的性质,形式是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某种情感经特殊解释后作用的结果,形式和它所传达的情感是审美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基于这样的美学观点,并结合对欧洲艺术的批评实践,弗莱逐步形成了他的形式主义艺术批评观,即认为艺术的价值和本质在于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他在批评中对于形式的重视使他成为现代形式主义艺术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弗莱以视觉感觉为基点的批评具有很强的实验色彩,他相信人类艺术中存在一些共同品质,期望在非欧洲艺术中能够找到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规律,以此验证他的形式主义的艺术批评观。于是当弗莱在西方艺术中建立了有表现力的形式观念后,便将注意力转向非欧洲的艺术,尤其是非洲、波斯、中国和日本艺术。其中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和鉴赏就是在这样一种批评背景之下产生的。
本文论述了弗莱如何从视觉艺术领域出发,依据其形式主义艺术批评标准,对中国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文中以弗莱为建构中西艺术交流和借鉴的平台为出发点,从艺术的形式入手,对中西艺术家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旨在根据中西艺术形式相似的特点,重新认识中国艺术。弗莱对中国艺术的解读既是应用其批评标准进行的审美实践过程,又是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和反思这一批评标准的理论验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