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佛寺植栽文化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栽植作物,是古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生产活动。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包含了许多内容,经卷教义、高僧居士、佛寺田产等,这些都是组成佛教的重要元素。其中佛寺植栽研究较少。佛寺内的植栽文化,是一种宗教符号,是佛教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传播佛教的一种载体。佛教传入早期,大概在东汉至魏晋时期,佛寺植栽并未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功能,仅用作佛寺的造景作物。当时社会的达官贵族舍宅为寺,这些寺内的植栽属于之前私家园林中的绿化作物。随着隋唐社会的发展,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寺院植栽也被赋予了更多深刻的内涵,功能也逐渐增多,整个佛寺植栽体系呈现逐渐兴盛的特点。宋至明清,由于国家管控的加强,佛寺的植栽种植愈来愈呈现出规范化的特点,无论是佛寺还是朝廷政府,对于寺院植栽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考查古印度的佛教典故和古代中国的寺院资料,佛寺植栽并非随意而植随性而栽,佛寺植栽的品种基本为莲、竹、松、柏、银杏等八种,这八种植栽在古代的关于佛教的诗文中频繁的出现,其栽植具有普遍性。若从南北的角度来看,种植的植栽品种却有不同,呈现出差异化——北方植栽政治色彩浓厚、南方植栽则具有较为纯粹的宗教文化内涵,且南北方植栽也呈现一定的交融、交流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古代都城选址、佛教南北发展的差异及僧人专业化的栽植技术等因素造成。在佛寺植栽文化的演变中,佛寺植栽呈现出四大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实用功能、交往功能。这四大功能对于佛教文化自身的传播、对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对古代大一统政府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茶树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古代佛寺栽植大量的茶树,拥有成熟的制茶技术,它们虽然也难逃向朝廷上贡的命运,但因为寺茶的名声及其制作技艺,朝廷也会对其进行保护,虽然有一些地方官吏对佛寺茶树进行毁坏,但古代佛寺茶业仍在继续发展。由于佛寺茶树也属于佛寺植栽,因此它具有了一般佛寺植栽的四大功能。考其广泛栽植并形成产业的原因,无外乎是佛寺的优越环境、僧人的专业技术以及国家的的支持与保护。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取得不断进步。在经济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生态系统产生了紊乱,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在社会中横行。在国际范围内表现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带来的国际冲突和局部战争,国内社会来看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中华文化社会认同感还有待加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在少数地域歧视现象时有发生。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外一系列的矛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古人如何看待疾病、如何对待疾病,所反映出来的是古人的生死观、宇宙观,这是构成两汉社会思想的重要部分,所以对有关疾病题材的研究是窥探汉人思想的路径之一。鬼神致病说一直以来都是疾病论的主流思想,由此催发了各种祛疫治疾的巫术,但是随着对人体、疾病等生命科学的观察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通过观测自然探索天地宇宙逐渐生发出阴阳五行病因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逐渐形成。在对汉人疫疾观探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美术史角度对汉人
推进美丽中国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多的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意味着促进公众转型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正当其时,然而如何更深入有效地实现全民绿色消费,就迫切需要了解影响个体绿色购买行为及意愿的相关机理。时下,移动互联正在改变生活,逐步重塑现实场景,可见互联网将会从方方面面来影响个体,同时结合诸多研究对参照群体影响在绿色消费领域的重视,
本文意在搭建起“韦伯的美国观”,从历史发生学追溯美国社会起源及其伦理构造,也将其与托克维尔互为观照。总体而论,美国经验恰恰是以典型的社会构造现身于韦伯的文明比较框架的,并为延伸其现代文明洞察贡献了历史与生活经验,二者互为参照。从文明起源看,美国以团体为中心的社会格局可追溯至新英格兰时期以清教教派为中心的生活传统。新教教派以自发性结合为原则,结合成员资质审查以及兄弟之爱等伦理机制,从而以强大的心理支
随着商业竞争的逐年加剧,各大商家为抢夺消费者采取了各种营销手段。其中,促销是零售市场中商家使用最频繁的营销策略之一。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双十一返场”、“618返场”等此类商家将原促销时间延长的现象,但在学术研究中对促销时间延长的探讨较少,尤其是对商家形象、口碑、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消费者情绪相关理论,探讨促销时间延长、消费者情绪和消费者购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消费者情绪的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多次强调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压力,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传统“藏粮于库、藏粮于民”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
《职业教育法》以立法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定位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通。要实现普职有效融通,核心问题是课程衔接。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内部各层次的衔接不畅,尤其是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不足。美国社区学院以转学教育为纽带,以课程衔接为核心,通过立法确保了社区学院到大学本科的连贯一致的课程体系,为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被压抑的电影产能不断释放,但“低评分高票房”电影的频繁出现值得关注。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这些电影的背后,观影群体间有什么的消费趣味差异?这一趣味差异是怎样呈现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观影者趣味消费行为的机制是什么?在区隔理论和文化菱形的视角下,以青年观影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访谈和网络田野观察的方式,首先考察文化菱形中的消费者,聚焦青年观影者的消费趣味。发现
近年来,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2001年的课标中首次提出“文化意识”作为独立的培养内容。2003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将“文化意识”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列为五大教学目标。至此,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17年颁布的最新《课标》,首次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
本报告的探究对象为《基于农户“动机-认知-行为”的农业废弃物绿色利用影响机理研究》该学术论文的汉译英文本。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以切斯特曼的翻译策略为指导,因此本报告结合了具体译例,着重探讨了切斯特曼的翻译策略对信息型文本,尤其是对社科类论文翻译的指导意义。学术论文属于纽马克文本类型中的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最关注的就是内容和信息,因此,为了忠实清晰地传达原文信息,译者需要思考如何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