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四诗品》研究在清代就取得了很大的理论成果,出现了一批对其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二十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一方面有大量的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另一方面有很多论文发表在相关报刊杂志上。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二十四诗品》的诗学理论、美学思想、体系构架,也有关于其作者的研究,可以说《二十四诗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就《二十四诗品》对道家“虚静”观的融汇来展开论述的,分别是上篇:道家虚静观分析和下篇:《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虚静观分析。“虚静”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尽管先秦各家都有对这一概念的阐述,但道家学说对“虚静”的论述是最为完整的。先是老子提出虚静的悟道方法,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虚静思想,不仅把虚静看成是一种悟道方法,同时也把它当作人生修身养性的重要理论根据。本文在论述道家虚静观时,主要就是基于上述理论来作阐发的,首先,从道家悟道观入手,来论述老庄在认识道家最高哲学范畴“道”时所采取的方法——“虚静以悟道”。其次,道家在人生关注上,走的是与儒家、墨家等追求名利、物质不同的一条道路:重身轻物。那么就要求人在现实生活中,能放弃虚名,摆脱诱惑,这样,虚静在个人的修养方面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再次,虚静观在上升到审美层面时,就成了审美心境的营造,包括生活环境、日常起居等都对审美心境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诗品》署名作者是唐朝司空图,本文结合司空图的生平思想来论述道家虚静观对《二十四诗品》的影响。一,道家虚静悟道观形成了《二十四诗品》的审美理想。虚静的审美理想在《二十四诗品》中就表现为对冲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一方面是对诗人无欲无拘的生活的赞美,另一方面是对顺应自然,不做人为雕饰的提倡。二,道家的虚静修身论是《二十四诗品》创作主体论的理论源泉。《二十四诗品》强调诗人要在主体的修养上做到无为、自然、虚、静,从而与道契合贯通。三,道家的虚静审美说构成了《二十四诗品》关于审美心境营造的理论内涵。司空图提倡诗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能“素处以默,妙机其微”、“虚伫神素,脱然畦封”、做到内心世界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这也就符合道家虚静说对于营造审美心境的作用了。《二十四诗品》一方面是对前人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做了一次系统概括,另一方面也开启了后世诗歌研究的新方向,为我国的诗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