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厕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圂厕建筑的兴废就与农耕文明的盛衰息息相关,然而,圂厕建筑却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长期为人所忽视,其历史价值和建筑意义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目前,随着“厕所革命”的推广,传统的圂厕建筑正在逐渐消亡,对其相关的历史研究迫在眉睫。
虽然圂厕建筑滥觞于远古,发展于商周,但却最终成型于秦汉,而秦汉以降,几乎一脉相承,延续后世千年。因此,本文选取秦汉时期的圂厕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认知秦汉时期圂厕建筑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与后世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厕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圂厕建筑的兴废就与农耕文明的盛衰息息相关,然而,圂厕建筑却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长期为人所忽视,其历史价值和建筑意义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目前,随着“厕所革命”的推广,传统的圂厕建筑正在逐渐消亡,对其相关的历史研究迫在眉睫。
虽然圂厕建筑滥觞于远古,发展于商周,但却最终成型于秦汉,而秦汉以降,几乎一脉相承,延续后世千年。因此,本文选取秦汉时期的圂厕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认知秦汉时期圂厕建筑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与后世的传承关系,弥补目前学术研究的不足,最终为建筑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从新的切入点去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建筑发展状况。然而,由于地面建筑所剩无几,只能充分利用建筑学、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考古材料和相关文献材料进行考证。
本文先明确秦汉时期“圂厕建筑”的含义,即广义之秦汉时期的厕。再从“源、形、用、意”四个角度出发,对秦汉时期的圂厕建筑进行论述:正文的第一部分将对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段内,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探讨其对建筑事业的推动作用,以及在此社会背景下圂厕建筑诞生、发展、演变和成型的过程,“溯厕之源”;第二部分,首先从文字学角度,对秦汉时期的圂厕建筑进行释义和原型定名,再利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将出土明器、考古遗址以及砖壁画等材料中的厕进行分类,研究厕的造型和建造,“考厕之形”;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民居建筑、宫廷建筑以及官府建筑中的厕,通过建筑考古与文献分析,对不同类型建筑中厕的平面位置、建筑形式和建筑功能等进行考辨,“辩厕之用”;第四部分,从圂厕建筑与社会意识、社会文明的关系入手,一方面分析了时人对厕的认知观念,并且由之引出吉凶占卜和丧葬文化中的厕。另一方面,对比其与后世之厕的关系,讨论社会文明发展对厕的影响,“析厕之意”。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97-02 一、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 烃的衍生物内容是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抛开常规教学设计中的传统思想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利用新型食品防腐剂尼泊金甲酯为素材,从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
【摘要】新课改实行以后,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许多中学化学教师,总是将成绩放在其教学目标的第一位,却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解决。 【关键词】实验教学 中学化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针对独立院校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点,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工程造价实训》课程开展现状为例,探讨《工程造价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案例工程,从识图、软件算量到计价,强化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到造价工作角色中。 【关键词】工程造价 造价实训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自治区级本科重点建设专业-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23-02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获得知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33-02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当分率与具体数量同为分数时,学生更感觉无所适从。为什么在我们看来非常明显的数量关系,学生却困惑难解?我认为这里既有教学的原因——分数意义建构不完整,也有教材的问题——编排缺乏系统性。 一、缘起 分数除法单元检测中有这样一题“李明分钟跑步千米。他平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39-01 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文简直成了令人头痛的“顽症”。那么如何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放宽要求,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
【摘要】说明文教学一直以来呈现出千篇一律化,机械化,枯燥化现状。但是说明文与其它文体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教法学法上的突破。本文拟从“立足于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审美感受、实践操作”等角度解读文本,进行了一些基于说明文特征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说明文现状 四大块 写作意图 审美 实践 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众对公共场所的服务效率及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传统商业区的街道空间逐步向以提供给人们更好的可识别与优越体验感知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对传统商业区街道空间的研究往往是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角度,比较分析多个商业区,或是使用空间句法等定量探究方式解析街道空间的可理解性能。总结来看,研究多是基于空间客体,而较少以使用者的角度探求传统商业区街道空间形态与人的认知行为间的彼此影响。
本研究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出发,以中山路商业区风貌最直观的反映者——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把街道空间的客
本文从文化基因视角出发,重点采用对比研究法,并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引证法、归纳总结法,对湖南境内的湘南腊元村与湘西南李熙村于家大院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进行分析研究。传统民居建筑作为物质载体,受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湘南腊元村与湘西南李熙村虽然地处湖南省的南向与西南向这两个不同的方位,但两者都属于湘赣民系,因而两地民居文化基因既有相同点,另一方面因特定社会环境及地域位置等的不同,两者民居建筑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对立。通过对民居异同点的总结,揭示其成因,认为两地民居形制的生成与规律与社会
我国传统村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上发展起来的包含社会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记录人类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因而保护传统村落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也是对当下近郊型传统村落该如何进行保护性更新做出的一次尝试性的实践。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的进程中,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保留传统特色,进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保护性更新是当下传统村落面临的共同难题。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保护性更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