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筛查出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伴发焦虑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及生活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对病人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本次试验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四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过发放SDS及SAS,SCL-90量表筛选出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200例,排除了即往有个人精神病阳性及家庭精神病阳性史者,有其它严重机体疾患合并发生者,检查不合作及认识功能严重障碍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未行良好控制者及完全性房室传统阻滞者。淘汰无故失访者、因不良事件治疗中止者或量表未完成者。遵循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张血管、调节血脂等),干预组100例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及生活综合干预。对照组及干预组病人住院病情稳定后24小时内发放SDS及SAS,SCL-90量表,出院时(5-14天)再次行SDS及SAS,SCL-90评分,12周随访时行SDS及SAS,及WHOQOL-BREF评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心电图及焦虑、抑郁、心理健康情况、及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1治疗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职业、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前两组心电图ST段压低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治疗前两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抑郁及焦虑程度一致,具有可比性。
1.4治疗前两组病人SC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干预后两组病人临床效果及心电图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病人焦虑抑郁情况:
3.1共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66%存在焦虑,有60%的患者存在抑郁,有26.0%的患者存在焦虑合并抑郁症状。
3.2组间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前、随访12周时,焦虑、抑郁评分,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组内比较,干预组出院时、12周随访时SAS、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院时与12周随访时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三次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两组患者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组治疗后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
5、两组患者观察结束时,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且焦虑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也进一步说明焦虑和抑郁两者之间存在彼此相伴随的关系。
2、心理及生活综合干预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是有积极作用的。
3、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及生活综合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4、干预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等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显著。
5、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心理及生活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行心理及生活综合干预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及临床可操作性,可以作为心血管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