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沈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贝那普利比较,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8岁,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诊断流程,病史>6个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49%,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450pg/ml,入院后均给予贝那普利(10毫克/天)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标准治疗药物,病情好转出院2周后随访,排除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及失访患者1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维持原有其余治疗不变的基础上,对照组继续服用贝那普利10毫克/天,实验组停用贝那普利36小时后,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初始每天两次25-50mg口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倍增剂量,直至最大耐受剂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血压等)、心功能指标(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耐力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结构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肌纤维化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因子2(sST2))、药物不良反应(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以及随访临床终点事件(心绞痛发病率、心衰发病率、再住院率、心源性死亡率),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血压、NYHA分级、心衰病因、合并疾病、用药情况、肾功(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血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心衰病因、合并疾病、用药情况、血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6周血压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收缩压(SBP)下降≥20mm Hg或血压(BP)<100/60mm Hg无统计学差异(P>0.05);(3)NYHA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6周NYHA分级好转比例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BUN、SCr、eGFR及24h尿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6周BUN、SCr及24h尿蛋白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6周eGFR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1)NT-pro BNP: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pro 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NT-pro BNP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实验组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NT-pro BNP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NT-pro BNP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时间越长,NT-pro BNP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2)LVEF: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4周、8周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16周LVEF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实验组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16周LVEF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两组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2周、16周LVEF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时间越长,LVEF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耐力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6周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参数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V、LVESV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4周、8周LVEDV、LVESV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16周LVEDV、LVESV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实验组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LVEDV、LVESV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16周LVEDV、LVESV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LVEDV、LVE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2周、16周LVEDV、LVESV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时间越长,LVEDV、LVESV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ST2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sST2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实验组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sST2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16周sST2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时间越长,sST2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7.随访临床终点事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6周,心绞痛发病率、心源性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衰发病率及再住院率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与贝那普利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症状和相关指标。治疗16周,NYHA分级好转比例高于应用贝那普利;治疗2周,NT-pro BNP下降,且随治疗时间增加,这种作用进一步增加;治疗12周,LVEF升高,且具有时间效应,应用时间越长,疗效越好。2.与贝那普利比较,沙巴库曲缬沙坦可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治疗16周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3.与贝那普利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治疗2周,可反映心肌纤维化的sST2下降,且随治疗时间延长,改善越明显;治疗12周,LVEDV、LVESV下降,心脏重构改善的疗效显著,具有时间效应关系。4.与贝那普利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降低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UN、SCr、24h尿蛋白,升高eGFR,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肾功能恶化风险,不增加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与贝那普利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降低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但其并未增加SBP下降≥20mm Hg或BP<100/60mm Hg的发生率;治疗16周,实验组患者100mg日两次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有16例(34.04%),200mg日两次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患者有29例(61.70%),提示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剂量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安全的。6.随访临床终点事件,与贝那普利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降低射血分数中间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发病率及再住院率。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完善冠心病的病因学说,加强预测个体化的患病风险的效能,加快评估病情进展速度,指导个体化的临床用药,同时为遗传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诊疗思路。研究内容:探讨新疆地区LIPGrs2000813、rs381308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GUCY1A3基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纳入研究的对象总计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钠钾比与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就诊并确诊的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3例。测定其24h尿电解质并计算出24h尿钠钾比。根据病人24h尿钠钾比四分位数法分成T1(24h尿钠钾比≤3.27,男169例,女180例)、T2(24h尿钠钾比3.27~4.89,男175例,女181例)、T3(24h尿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泛血管疾病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07月至2019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就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77例为研究对象。完善尿生化、冠状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及头颅MRI等检查结果。根据临床资料以血管病变程度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管正常组及泛血管病变组。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差异
目的:探究血浆lncRNA-TUG1在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09月~2020年09月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DCM的患者100例和100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明确无DCM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收集: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房颤病史、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吸烟史、血压、心脏彩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脂等。对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抽取静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VWF、ADAMTSl3水平差异,进一步探讨联合检测两个指标与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对AMI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入院时有胸痛不适,且心内科住院后进一步完善冠脉造影术的374例患者(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AMI组患者住院24h内收集外周静脉血,而对照组患者完善冠脉造影后24h内收集外周静脉血。用EL
目的:分析非极值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的住院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分布情况,探讨HDL及其亚型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中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诊治的HDL-C水平在0.7~2mmol/L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三者联合对慢性心衰(CHF)患者的预后作用。对未来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及不良预后的评估有较大意义。方法选取2018.12月至2019.12月期间,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中国心衰中心录入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IV的140名慢性心衰的患者,收集研究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入院时间、出院时间、性别、
目的收集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明确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修正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
目的根据对老年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患者的sST2及甲状腺激素(FT4,FT3,TSH)水平的测定,用以明确上述两个指标在优化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从而可以早期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征得患者,家属及相关部门的同意,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干诊科及心内科住院,并且诊断为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型(EF<40%
目的本研究通过结扎大鼠左前降支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探讨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诺欣妥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噬的调控。方法取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心肌缺血/再灌注+沙库巴曲/缬沙坦组(I/R+Entresto),每组各24只。分别于即刻、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