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无论是究其本质还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城镇化,因此,让城镇化的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本文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及其协调关系的内涵出发,就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关系的制度因素进行了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的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探讨制度因素对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程度。然后在此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土地—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以河南省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其土地—人口城镇化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借鉴欧亚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城镇化的先进经验,对河南省土地—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和逐步修正,表明制度因素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在二元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财税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作用下,人口城镇化的交易成本不断升高,城镇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即能推进也能抑制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因此不能盲目通过制度的改革,而要寻求科学的制度变迁,才能挖潜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潜力。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评价体系,以河南省整个省域范围为评价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河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河南省总体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较好,土地城镇化略快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较高的市基本分布在以郑州为中心的豫中经济较发达地区,但也存在一些土地—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地区。立足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国内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对河南省健康发展土地城镇化,提升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出政策建议,最终实现土地—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目的。探索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价格并轨,加快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对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完善农民工转化市民的政策支持体系。此外,在城市规划管理上,要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范围,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促进经济和城镇化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