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腹膜转移中eIF4E调控的STEAP1促进胃癌进展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wei2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胃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患者经常发生转移,腹膜转移最为常见,但是其转移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胃癌腹膜转移被认为是胃癌治疗的难题。此外,目前尚无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标准方式,所以明确胃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机理非常必要,本文旨在探究胃癌发生腹膜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分子STEAP1在胃癌中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对胃癌进展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20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并分离两种组织样本中的多聚核糖体,并进行qRT-PCR实验鉴定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两种样本多聚核糖体中基因(上皮至间质转化过程(EMT)相关)的差异表达谱。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HMrSv5细胞和MKN45细胞以抑制蛋白酶体降解。荧光素酶实验用于检测STEAP1的翻译调控机制。MNK抑制剂CGP57380处理MKN45细胞以抑制eIF4E磷酸化。细胞迁移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使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建立异种种植瘤检测肿瘤生长能力变化。研究结果:通过比较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多聚核糖体的差异性变化,我们发现共49种差异表达的EMT相关基因,其中肿瘤组织多聚核糖体中30种基因上调,19种基因下调,其中STEAP1上调倍数最大。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中STEAP1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是如此。但STEAP1 mRNA表达水平在男性和女性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间无显著差异,该现象与蛋白酶体降解无关。荧光素酶实验显示STEAP1的mRNA在5’7mG cap依赖性翻译起始水平上受到调控。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进一步证明STEAP1表达在翻译水平受p-eIF4E调控。此外,STEAP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异种种植瘤体内生长。结论:1.自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癌及癌旁组织分离的多聚核糖体中,上皮至间质转化相关基因中共发现49种差异基因,其中30种基因上调,19种基因下调,其中STEAP1升高倍数最大。2.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癌组织中STEAP1表达升高。3.STEAP1的表达在翻译起始阶段受到调控。4.STEAP1表达上调依赖于eIF4E及其磷酸化程度的调控。5.STEAP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体内肿瘤生长能力。
其他文献
论文主要从文史互证的角度着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阐释文与史在学生文字表达和学生素养等方面相结合的内容。改善历史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历史教学更具生机,让历史课堂更生
箔条云团雷达回波的建模与仿真一直是电子对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为反映不同雷达极化、不同入射方向等条件下雷达回波的差异,在有关单根箔条运动模式、后向散射特性等已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电力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行业的增收动能下降而电网投资规模却居高不下。作为电力行业重要支撑力量,电力技术服务企业正面临收入增幅下降与成
用 ̄(14)C示踪法研究了杉木光合产物的分配和杉木根系的分泌物。结果表明,杉木饲喂 ̄(14)CO2后1天,光合产物大部分滞留在叶中,只有27.38%从叶中输送到新梢、主枝、根和侧枝中,标记后3天,光合产物分配率仍以
在新媒介技术赋权下,民间力量崛起,虚拟社区涌现。在此背景下,中国网络文学的译介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即通过虚拟社区在互联网空间内翻译传播,其译介模式迥异于传统的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基底板上制备了TiO_2纳米管阵列,利用微波辅助均相沉淀法将CeO2纳米颗粒修饰到TiO_2纳米管阵列上。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仪(ED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
<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归纳为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控制三个阶段。有统计资料表明:产品的质量问题中有70%的问题属于先天不足的设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和接种播种方法对高粱乌米生产的影响。[方法]以沈杂5号为供试品种,以高粱乌米3号生理小种为供试菌种,对不同接种方法下高粱白米的接种率,不同播种方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各民族的风俗、社会习惯、思想理念,更是一国综合实力的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文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所形成的差序格局、亲情纽带、圈子关系等社会特征仍未发生改变,市场经济建立在注重伦理关系的熟悉社会的基础之上。目前,已有大量文献从高管薪酬、基金业绩、企业风险、企业创新、债务融资等方面考察
<正>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 SLE 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983年1月~1986年6月我们对22例 LN 住院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