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加之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环境安全隐患逐渐凸显,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相似,我国目前也已经进入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危性、可控性等特点,通过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预警及应急响应水平来减轻其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自2002年就开始进行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组织机构建设、应急工作程序设计、应急资源储备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滞后于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因此,本文重点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应急机制、公众参与、以及应急预案的编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首先,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求,提出了包括应急决策机构、应急指挥中心、事故处置机构和应急咨询机构在内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对各机构的组成部门和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探讨。其次,本文建立了以接警、事故级别判定、警报信息发布、启动预案实施应急响应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应急响应流程,对接警信息内容、事故级别的判断指标、警报信息发布时的注意事项及应急响应行动的详细内容进行了阐述。对应急响应过程中各组织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内容进行了讨论。第三,对突发事件发生前,即常态下的应急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了研究。对风险源调查的内容、风险源影响评价程序、风险源信息通报方式进行了研究;对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培训内容了讨论;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中常用的应急资源进行了分类,明确了管理内容。第四,公众参与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论文根据参与者在应急管理中的不同作用,将公众划分为个体公众、社会团体、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四个类型;从应急管理的三个阶段(预防与准备、应急响应、事故恢复)出发,对各阶段具体工作中所需要的公众参与者类型、参与内容及形式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了我国现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提出了以成立预案编制机构、资料收集、应急资源及能力评估、编制预案文本、评审与发布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并对预案演习的三种方式进行了阐述。本论文的研究为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其中,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方法、应急响应流程的设置、常态下的应急管理工作内容等都可以运用到应急预案的编制中,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