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位于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中部,是大厂矿田内一世界级超大型矿床,由上部陡倾斜的脉状矿体(含大脉型、细脉带型)和下部缓倾斜的似层状矿体(含91号、92号)组成。论文以似层状锡多金属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坑道调查,结合微量元素及C、H、O同位素测试,进一步讨论了矿床控矿因素、成矿流体运移方向和矿体侧伏规律,依据研究认识提出了今后找矿方向,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通过详细坑道调查,首次识别出矿区深部(405m中段以下)发育有SN向隐伏背斜。该背斜从405m中段开始显现,355m中段和305m中段特征明显,背斜西翼产状330-350°∠17~35°,东翼产状60-80°∠16~45°。背斜枢纽向北倾伏,倾角16~21°。(2)似层状锡多金属矿体总体呈“花瓣状”产出。405m中段以上,矿体主要受近EW向背斜(长坡背斜)倾伏端控制;在405m中段以下特别是355m和305m中段,SN向隐伏背斜倾伏端控制了矿体产出。(3)通过研究微量元素及Sn/Sb等特征比值的空间变化特点,结合前人资料提出NW向大厂断裂和SN向断裂均是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和主要导矿构造。(4)通过研究不同中段矿体分布特征及成矿元素浓集中心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区内似层状锡多金属矿体向NE侧伏的认识。(5)从远离矿体的无蚀变围岩→近矿蚀变围岩→矽卡岩锌铜矿→铜坑锡多金属矿,δ13C‰平均值分别为0.88→-0.7→-6.70→-7.20,依次降低;从龙箱盖岩体→矽卡岩型锌铜矿→锡多金属矿→近矿蚀变围岩→远离矿体的围岩,δ18O‰平均值分别为10.95→11.70→15.17→16.00→22.58,依次增高。C、O同位素特征表明区内成矿是一个岩浆流体与围岩不断交换的过程。锡多金属矿床δ18OH2O值为6.3~11.1、δD‰值为-49.0~-139.0,反映锡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复杂,.除岩浆水外,可能有部分深源流体的混入。(6)依据深部SN向背斜控矿、似层状矿体向NE侧伏等研究认识,提出深部SIN向背斜倾伏端为找矿有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