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赛亚之爱——对托尼·莫里森《宠儿》中艾米的原型分析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宠儿》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杰出作品之一。小说表现了作者对黑人奴隶的关怀,该小说被认为是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写了女主人公塞斯杀死一岁女儿所受到的痛苦折磨,对于其心理上的痛苦经历作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刻画了黑人奴隶的形象,同时还刻画了一位白人黑女孩的形象-艾米·丹弗,而多数读者经常会忽视这一人物。在全书275页中作者只用了15页来刻画这一人物。然而事实上,她是一位不应被忽视的人物,因为小说发展以及完整性都与这位白人女孩密不可分。她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是一位联接过去与未来、死亡与重生、白人与黑人、失望与希望、种族主义与相互理解的桥梁。本文拟运用原型理论分析这部作品中白人女契约佣工艾米·丹芙在该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说明作家莫里森创作该人物的目的。 通过分析,证实了艾米是上帝真正的所爱;是上帝的宠儿;是上帝的子民。通过行动,艾米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像基督一样为他人疗伤的人;是身体力行、关爱他人、成为他人效仿的真正楷模;还是追求自由的勇士,为了天鹅绒一样的自由世界,她宁愿抛舍一切。这就是一个柔弱的白人黑女孩。虽然艾米是被当时白人社会抛弃的人,也不属于黑人社会,但她却怀着一颗仁慈、博爱之心,为塞斯、为读者带来了希望,世人在艾米身上看到了未来生活一定美好这一希望。无论是在小说发生的时刻,还是在莫里森创作这部小说的年代,还是在当下,都需要像艾米这样的人;需要每个人像艾米那样怀着一颗真挚、友善、博大之爱心,去关爱他人;同时对于艾米的刻画很好地显示了作者的宗教情怀。
其他文献
虹影是在祖国大陆之外笔耕不辍终获海内外文化届和读者认可的海外华人作家之一。研究虹影代表作之—《饥饿的女儿》与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英译本Daughter of the River在国内外
双关语是通常出现在英文广告和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双关语现象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之一的图形背景理论,是
托马斯·卡莱尔是英国19世纪——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评论家之一,其作品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真知灼见,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卡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其中之一就是广告的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视频广告,消费者往往不明所以,甚至做出错误的购买决定。源于此现状,不同领域的学者尝试
本文主要探讨艾伦坡短篇小说在各自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主题发展。论文通过详细分析文本的方式来探寻其各个阶段的代表性故事中的潜文本,以及作者对哥特式的运用、真实而又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