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券商直投业务正式破冰启航。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开办,直投业务发展迅猛,成为券商新的盈利点。截至2013年3月,涉及券商股权投资的项目共有103家,其中82家公司成功实现IPO。券商直投不断创新高的投资收益引人瞩目,但其不成熟的发展模式和潜在的利益冲突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国外研究表明,证券公司的股权投资一方面能有效改善公司业绩,提高IPO效率,存在正面的影响;同时由于存在利益冲突和券商作为有鉴证作用的第三方其独立性被削弱,也有可能降低IPO效率,给市场带来负面影响。研究探讨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上券商股权投资的形成以及对IPO市场的影响对券商直投业务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建设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中国股市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所有上市公司,统计了券商直投项目总共103家,经分析发现尽管证监会在2011年对直投业务出台了新的规定,但大部分“直投+保荐”业务模式的形成原因仍是担任拟上市保荐人的券商借用与被保荐公司的特殊关系,在其上市之前完成注资入股。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由券商全资直投子公司及券商控股投资公司进行投资的项目在IPO过程中比较容易形成直投与保荐承销打包模式,由券商非控股投资公司进行投资的项目则较少出现直投+保荐模式。同时,券商持股公司普遍存在入股时间短,持股比例低的现象,券商直投业务不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性。本文实证部分主要从券商对投资标的筛选能力、上市公司的承销商声誉和IPO质量三个方面考察券商直投对上市公司和IPO融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成熟度较高、资产状况良好的公司更受到券商股权投资的青睐,券商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筛选鉴别能力;有券商直投背景的公司较没有直投背景的公司承销商声誉更好,整体IPO质量也优于无直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同时直投+保荐模式的IPO质量更高,说明了券商的直接股权投资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主要起了提高IPO融资效率的正面作用,也验证了认证效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