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012和痢疾志贺氏菌10型的0-抗原基因簇都具有典型的大肠杆菌0-抗原基因簇的特征.这两株菌的0-抗原合成基因均成簇存在,位于galF基因(或JUMPstart序列)到gnd基因之间,并且基因的转录方向都是从5到3转录,即galF基因(或JUMPstart序列)到gnd基因的方向.两个基因簇中都包含有单糖合成酶基因、糖基转移酶基因和寡糖单位处理基因,且GC﹪含量偏低.这两株菌的0-抗原基因簇与所有其它已得到的0-抗原基因簇一样,糖基转移酶基因和寡糖单位处理基因的GC﹪含量在30﹪左右,而合成酶基因的GC﹪含量在40﹪左右,且位于0-抗原基因簇的一端.整个0-抗原基因簇的GC﹪含量在30~40﹪,要比细菌基因组中其它位置的50﹪的GC﹪含量相比要低.目前普遍认为GC﹪差异说明DNA片段的外源性,并随着在所在种属内的时间的增长而进化到与其它片段相似的GC﹪比,这一特征说明0-抗原起源于低GC﹪含量的细菌中,近期才通过横向转移进入他们现在所在的细菌中,而且单糖合成酶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基因组中的时间要早于寡糖单位处理基因和糖基转移酶基因.大肠杆菌012和痢疾志贺氏菌10型的0-抗原的合成均为典型的Wzy依赖型途径.在这两株菌中都找到了wzx基因和wzy基因.细菌可分步地由糖基转移酶将单糖转移到一个固定在细胞内膜的脂分子上,在内膜的内侧合成寡糖单位.而后0-抗原的寡糖单位通过转移酶(Wzx)而被转移到内膜外侧,在聚合酶(Wzy)的作用下聚合成多糖,并由WaaL将多糖连接到一个糖脂分子上(LipidA-core)形成完整的脂多糖分子.痢疾志贺氏菌10型的0-抗原基因簇中含有鼠李糖合成基因rmlBDAC,对其与其它已知的细菌中的rmlBDAC基因的进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不仅rmlC基因的3端可以介导基因的重组,rmlB的3端和5端同样也可以介导基因的重组,产生含有多样性O-抗原特异基因的0-抗原基因簇.大肠杆菌012的0-抗原基因簇中含有FucNAc合成和转移基因(fnlA,fnlB,fnlC,transferase gene),其与其它几株菌中的相应基因排列一致,且都位于0-抗原基因簇的一端,同源性较高.该研究推测FucNAc合成基因可能介导了0-抗原特异基因的重组,含有特异基因的片断经过横向转移从其他生物中转移到目前的0-抗原基因簇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血清型.该研究还通过PCR方法筛选出了分别针对大肠杆菌012和痢疾志贺氏菌10型的0-抗原特异的基因,它们是0-抗原基因簇中的寡糖单位处理基因wzx和wzy,这些特异基因可以应用于基因芯片或PCR技术对这些菌株的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