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为罕见的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分为Ⅰ和Ⅱ两型,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突变使其酶活性完全或部分缺陷所致。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是一组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同工酶家族,其中UGT1A1是唯一作用于胆红素代谢的同工酶[1~3]。UGT1A1基因突变可引起酶结构及功能异常,使胆红素代谢不足而导致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与UGT1A1突变有关的遗传性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有3种[4],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分为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CN-Ⅰ):血清胆红素值波动于340~850μmol/L之间,常死于胆红素脑病;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CN-Ⅱ):胆红素血症较Ⅰ型轻,胆红素波动于85~340μmol/L之间,新生儿期之后,胆红素血症很少危害到患儿健康[5];Gilbert综合征(GS):胆红素血症最轻,胆红素介于正常值~85μmol/L之间,一般不会威胁到患儿健康。CN-Ⅱ为UGT1A1酶部分缺陷所致,典型症状为高非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波动于85~340μmol/L之间,但无溶血和肝脏疾患,苯巴比妥治疗有效,及时正规治疗一般无胆红素脑病发生[2],但是当没有早期发现此病和缺乏强化治疗,将不仅仅对新生儿期患者对成人期患者都是致命的。胆红素对神经细胞敏感,毒性强,特别是对新生儿脑组织尤为敏感,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且青春期和成人期也可发生。CNS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报道较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报道,且外显率不完全,表现型有差异。分子遗传学诊断简易、快速,患者易于接受,且诊断CNS首选方法为基因突变分析。CN-Ⅱ患者UGT1A1基因突变于第1-5外显子编码区均可见,有纯合错义突变、复合杂合突变、框移突变、无义突变或是在错义突变中TA插入启动子区,其中以纯合错义突变及复合杂合突变多见[6-9],主要基因型之一为G71R和Y486D突变,以东亚地区报道最多,而这种突变在白种人及非洲人中罕见。 目的 确定一例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患儿的UGT1A1基因突变,有助于此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初步分析CN-Ⅱ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为CN-Ⅱ分子病因学研究提供数据,并为CN-Ⅱ患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资料。 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和5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经典Miller蛋白酶K-氯化钠高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UGT1A1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参阅国内外已有研究及报道,初步分析CN-Ⅱ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先证者UGT1A1基因检测出复合杂合突变(G71R/Y486D); 2.先证者第1外显子检测出211位G>A杂合突变,导致所编码的第71位甘氨酸变为精氨酸,(Gly>Arg,G71R),母亲及父亲均检出这一杂合突变; 3.先证者第5外显子检测出1456位T>G杂合突变,导致所编码的第486位酪氨酸变为天门冬氨酸(Tyr>Asp,Y486D),父亲检测出这一杂合突变,母亲未检测出该突变; 4.本研究所检测出的基因变异均为热点突变。 结论 1.临床上高度怀疑Crigler-Najjar综合征时,使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快速明确诊断,可以为本患儿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2.本研究先证者UGT1A1突变存在G71R/Y486D突变,与亚洲报道的热点突变一致,说明G71R/Y486D也是这个家系的热点突变; 3.G71R/Y486D突变在CN-Ⅱ患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外显率不完全,表现型有差异; 4.对UGT1A1基因相同突变导致不同的临床表型,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