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均居恶性肿瘤之首。在肺癌的分类中,非小细胞肺癌(nor-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0%-85%。目前,手术切除仍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特别是早期肺癌,然而,就诊时,约四分之三患者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对于已无手术治疗指证的患者,放疗是其最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研究资料显示,影响患者生存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局部控制率;但是,以往常规放疗技术往往存在下列局限性:⑴照射靶区的范围难以精确确定,原因在于肿瘤侵犯的范围难以估计;⑵治疗时肿瘤随着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⑶照射靶区周围存在需要保护的危险组织和器官,如正常肺组织、脊髓和心脏等,由于上述局限性的存在,使得常规放疗技术未能明显提高NSCLC的疗效。近年来以三维适形(3D-CRT)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为代表的精确放疗设备的出现使得放射治疗地位明显提高,其主要优势在于不仅明显提高了靶区适形度而且靶区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梯度明显增大,能更好地把剂量集中在不规则的肿瘤区域,从而周围重要组织和器官得到更好地保护,但是单纯的放射治疗对肺部恶性肿瘤的控制仍然很不理想,所以,近些年来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特别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上更注重综合治疗,由以往单一的治疗模式,转变为综合治疗及序贯治疗的模式。本文通过联合组(缓释化疗粒子联合放射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疗效及毒副作用来阐述缓释化疗粒子联合放疗的疗效、毒副作用及可行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无手术适应症或拒绝行手术治疗的38例非小细胞肺癌,38例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其中男性26例,女姓12例,中位年龄61.8岁(41岁一77岁);其中鳞癌19例,腺癌14例,鳞腺癌5例;按TNM临床分期标准,Ⅰ-Ⅱ期6例,Ⅲa期17例,Ⅲb期(除外心包积液、恶性胸水者)15例,入选标准为患者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随机分成2组,分为化疗粒子结合放射治疗组(联合组)和单纯放射治疗组(对照组),联合组应用局部病灶植入缓释化疗粒子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进行同期单纯放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联合组局部植入化疗粒子中人氟安500mg-1000mg,术后约5天对植入化疗粒子病灶行放射治疗,单次剂量1.8-2.0Gy,每周照射5次,总剂量为59.4-60Gy;对照组行单纯放射治疗同联合组。结果:3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联合组2例术中出现气胸,肺压缩小于30%,3天后自行吸收,1例术中出现咯血,经适当应用止血药后症状缓解,全部疗程结束后前3月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3-6月复查CT,随访结果提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治疗6个月后评价,联合组CR 5例, PR 10例,NC 3例, PD 0例,总有效(CR + PR) 83.3% ,对照组CR 3例, PR 8例,NC 7例,PD 2例,总有效率(CR + PR) 55.0%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联合组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的55.0%。随访1 ,2年生存率联合组分别为88.9%、61.1%,对照组分别为60.0%、30.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向病灶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不但能够提高肿瘤内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而且避免了应用口服给予或静脉给药常见的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其原因在于药物进入血管的量非常小,达不到引起化疗药物常见的毒副反应的浓度。应用放射治疗与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治疗不愿手术或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情况下,联合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表明氟尿嘧啶缓释剂不仅对放射治疗有增敏作用,而且此种联合治疗方法还具有创伤小、相对安全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目前是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